刘继卣兔画,潇洒传神

刘继卣(1918—1983),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卓有成就的动物画、人物画一代宗师。刘继卣画的人物仕女、花鸟走兽,多为工笔与写意相结合,在其绚丽多彩和准确造型的基础上,显得格外凝重、奔放、潇洒、传神。..
https://muzhiart.com/cms/show-3811.html 2024-01-21

赵少昂花鸟百图

赵少昂赵少昂(1905~1998 )字叔仪,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3月6日生于广东广州。擅花鸟、山水、走兽, 承岭南画派的传统,主张革新中国画,为岭南派一代国画大师,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主要代表人物,其画风特色堪称中国花鸟画一代宗师,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
https://muzhiart.com/cms/show-3699.html 2023-12-18

吴昌硕画菊四大特点

菊花,耐寒而隐逸,深得文人墨客的青睐。他们结社品菊、赋菊、画菊、写菊,以菊明志。而处于清末海派巨擘吴昌硕先生,就是其中代表人物。吴昌硕(1844~1927)晚清民国时期“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是我国书画界划时代人物。吴昌硕远师八大山人,近师俞樾,落..
https://muzhiart.com/cms/show-3666.html 2023-11-02

李苦禅:八大山人的画像京剧,一人出场,满台有戏

清 八大山人 1698年作 松下双鹰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朱统,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
https://muzhiart.com/cms/show-3554.html 2023-06-22

八大山人的画像京剧,一人出场,满台有戏

清 八大山人 1698年作 松下双鹰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朱统,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
https://muzhiart.com/cms/show-3462.html 2023-05-12

兔年将至,看看他笔下的兔子

刘继卣[yǒu](1918—1983),天津市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卓有成就的动物画、人物画一代宗师。刘继卣为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土城刘家”后裔,自幼受其父著名画家刘奎龄的影响,酷爱绘画,1936年(16岁)入天津市立美术馆西画系,在油画家刘凤虎的指导下系统学习素描..
https://muzhiart.com/cms/show-3366.html 2022-12-28

两位高僧写菊,别开生面

苦瓜和尚(石涛)、八大山人(朱耷)同为明朝皇室后裔,明亡后又都曾出家为僧,遁入空门,后来又都成为中国画的一代宗师。他们的经历真的太相似了!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早年书法取法黄庭坚。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
https://muzhiart.com/cms/show-3269.html 2022-10-07

李苦禅:八大山人在笔墨的运用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清 八大山人 1698年作 松下双鹰文/李苦禅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朱统,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
https://muzhiart.com/cms/show-3125.html 2022-07-04

清润淋漓 墨色肆意 | 石涛山水小品画欣赏

  石涛(1642年一1708年),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法名原济,一作元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
https://muzhiart.com/cms/show-3035.html 2022-06-16

一代宗师王叔晖,终生未嫁,却画出了最经典的爱情故事

      ◆ ◆ ◆ ◆ ◆  艺术家分两种,一是人比作品的名气大,一是作品比人的名气大,王叔晖属于后者。      1912年,王叔晖生于天津。童年的生活并不幸福,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动荡外,还有家庭的原因。一心忙于生意的父亲很少关注她,年幼的她喜欢上..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953.html 2022-06-02

青年石涛6年倾力之作:小乘客山水人物百页

  石涛 自画种松图  石涛  (1642一约1707)  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法名原济,一作元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669.html 2022-05-12

好山无数接天涯——黄宾虹晚岁5件佳作鉴赏

  黄宾虹是中国山水画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影响极大。他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是为“黑宾虹”。  中国嘉德拍卖本季大观夜场将呈现5件黄老晚岁“黑宾虹”佳笔,分为赠曾子闻先生之《严松..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591.html 2022-05-06

黄宾虹: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山水画一代宗师。也是书法家,与白蕉、高二适、李志敏合称“20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 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560.html 2022-05-02

苦瓜和尚石涛的山水画,越看意境越深远!

石涛(1642一约1707),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法名原济,一作元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明靖江王后裔,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319.html 2022-04-18

八大山人书法,洗尽铅华

  朱耷(1626年—约1705年),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汉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八大山人书法作品    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248.html 2022-04-15

经典欣赏 | 石涛书画精选

  石涛(1642一约1707),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法名原济,一作元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与八大山人、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僧”。    淮扬洁秋图 清·..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173.html 2022-04-15

马一浮:他用100首诗记录了历代书法名家

  马一浮(1883—1967),中国国学大师、一代儒宗,一生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周恩来总理曾称他是“我国当代理学大师”;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是诗人和书法家。  一、王羲之  羲之书法最清真,曲水流觞翰墨匀。  放浪形骸身自在,兰亭一序笔如..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152.html 2022-04-14

黄宾虹:作画当以不似之似为真似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山水画一代宗师。也是书法家,与白蕉、高二适、李志敏合称“20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黄宾虹自少喜绘画、篆刻。  画中..
https://muzhiart.com/cms/show-1912.html 2022-04-09

黄宾虹写出来的花卉,轻松自然,别开生面

  萱花虫石 黄宾虹 97×38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  (1865 -1955 )  字朴存,号宾虹  近现代著名画家、学者  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  作为一个典型的“借古开今”的画家,黄宾虹有深厚的传统功底,修养全面。他的花鸟画属于“偶尔为之”,在学习传统时能够..
https://muzhiart.com/cms/show-1892.html 2022-04-09

八大山人笔下的小花,玩的是走心

八大山人,名朱耷(1626—约1705),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个性倔强,一出笔就迥不犹人,奇崛冷隽,生面别开。就像他笔下的小花,犹如一首抒情诗,抒写着他的性灵,印证着他的人生。其笔下的小花儿,仅一二笔,扶..
https://muzhiart.com/cms/show-1869.html 202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