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是中国山水画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影响极大。他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是为“黑宾虹”。
中国嘉德拍卖本季大观夜场将呈现5件黄老晚岁“黑宾虹”佳笔,分为赠曾子闻先生之《严松归舟》、赠赵西岩先生之《碧宇初晴》、拟宋人笔意之《宿雨初收》、赠弟子冯宗陈之《墨笔山水》并马一浮《行书七言诗》以及赠著名收藏家沈维济之《蜀游山水》。
观此5件宾翁晚岁笔墨,章法虚实疏密得宜:疏朗如皓月当空,耀目于苍穹星辰之外;繁密如古木遍覆山麓,纵大雨倾盆,亦不可沾衣。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有纵横奇峭之趣。所作无不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
黄宾虹《蜀游山水》
Lot 312
黄宾虹 1865-1955
蜀游山水
戊子(1948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51×82 cm
RMB: 18,000,000-28,000,000
题识:曩游峨眉,信宿洗象池僧寺中。晨夕观其云烟出没,林壑幽深,楼阁峥嵘,磴道纡曲。尝悟李咸熙、范华原北宋诸大名画均师造化,非徒摹拟为工。余近嗜古名迹,颇多所见。兹以蜀游山水写之。维济先生属。戊子,宾虹年八十有五。
钤印:黄宾虹印、冰上鸿飞馆
鉴藏印:维济心赏、兰芳别墅珍藏
上款:“维济先生”即新加坡著名收藏家沈维济,斋名兰芳别墅。
展览:“狮城珍藏”—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展”,新加坡美术馆,2003年2月13日-4月27日。
出版:《狮城珍藏—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展》,第 61 页,新加坡美术馆,2003 年版。
宾虹老人一生多次游览峨眉、青城胜景,并在蜀游途中,得悟“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的艺术真谛,这也是蜀中山水成为他笔下常见的绘画母题的重要原因。《蜀游山水》作于1948年,宾虹公时年八十五岁。这一年,黄宾虹告别了蛰居多年的北平,回到了西子湖畔的栖霞岭,每日临池作画,安享晚年平静的晚年生活。
本幅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特殊的构图方式,一改黄宾虹常画的满山满水,此幅作品中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恰当的留白,所表现出的山岚云雾,最是值得称道。黄宾虹山水画中,于用墨之外,用色特别是绿色最为突出。据黄宾虹子女回忆母亲宋若婴曾言:母亲常协助宾虹先生作画。画中所用石绿,乃是以前清官员之朝珠,经宋夫人悉心研磨而得。朝珠坚硬,研磨起来,甚是费心费力。夫妇二人同心同德,由此可见一斑。
黄宾虹《蜀游山水》局部
宾虹先生的书法也是为人称道,在他的绘画作品中,题字也是值得瞩目的焦点。其书法结体取法北魏郑道昭,用笔沉稳凝重又不失点画灵动。此件作品长题72字,洋洋洒洒。前段记游,后端讲述画理画史。黄宾虹先生于历代诸家中,最为推崇送的向来主张在传统宋元画法的基础上,游览名山大川,画真山真水。
此作上款人“维济先生”即沈维济,新加坡著名收藏家,民国时期收藏中国名家绘画颇丰。此作下方鉴藏印“维济欣赏”、“兰芳别墅珍藏”即为沈氏之收藏印。所谓“兰芳别墅”盖因新加坡故地原为“兰芳共和国(1777-1884)”,故而以此作为室号。此件作品自四十年代赠予星洲沈氏之后,便一直客居南洋,曾与入展2003年在新加坡美术馆举办的“狮城珍藏——二十世纪中国画展”,可谓是中新近现代文化交流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黄宾虹《宿雨初收》
Lot 310
黄宾虹 1865-1955
宿雨初收
诗堂:27x31.5 cm
画心:90x31.5 cm
RMB: 7,000,000-9,000,000
题识:宿雨初收,晓烟未泮,乘舟入山峡中,林壑蓊郁,昏黑如夜行。北宋人多写斯境。宾虹拟古,壬辰(1952年)年八十九重题。
钤印:黄宾虹、取诸怀抱
诗堂:清季恽香山论画云: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所以为逸观。宾翁此图逸韵横生,一派化工,灵气盘薄郁积,无笔墨痕,足令古人歌笑出地,今人难以望其向背耳。藏者宜慎宝之。庚寅(2010年)仲冬,兴兰堂主人携以示余索题,拜观之后因记数语归之。杨臣彬时年七十又九。钤印:杨臣彬印
题跋:
1.宿雨初收写夜山,苍茫浑厚有无间,笔端造化继前贤。墨点狼藉光隐现,蒙茸草木亦含烟,画出内美胜晴川。调寄浣溪沙,岁在上章摄提格(2010年)之冬月,方壶廔主人拜观,并题长短句。钤印:薛永年、忙里偷闲
2.黄宾虹山水由白入黑,除了浑厚华滋的美学追求外,光影明灭亦是一大诱惑……宾翁乃象罔耳。庚寅(2010年)岁冬,鲁湘沐手题。钤印:王鲁湘印
鉴藏印:兴兰堂收藏印
出版:
1.《黄宾虹书画专集》,第186页,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年版。
2《黄宾虹》(活页版 第87页),中国精品出版集团(香港),2009年版。
3.《中国名家画集系列——黄宾虹画专集》珍藏版,第115页,中国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诗堂
题跋
宾翁一生汲古造新,探访宋元,拟古而不落窠臼,自出机抒,是为方家大宗。对于宋元古人,黄宾虹有透彻的见解,他说学习传统要:“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可见,元人为宾翁向传统借鉴的出发点,而宋人则为宾翁溯源追古之旅的终点站。
黄宾虹《宿雨初收》局部
本幅《宿雨初收》拟宋人意,山重水复,构势满密,黢黑华润如行夜山,至明清如柴丈人、释石溪、吴渔山诸贤所取法要,皆以笔苍墨润,不蹈纤巧之习,成就大方家数。观此华滋之笔,点画披离、墨渗渍化,坡石树屋欹侧欲摧,但又似被一种神秘郁勃的内力牢牢吸引。构筑这种矛盾极限中的大平衡,是宾翁晚年大心力、大腕力的结晶。其落笔如重锤,尤其最后一遍之焦墨点苔,如斩钉截铁般砸向画面,无论气势亦或质感都给人前所未有的声色激荡及心灵震撼。画中树木、山石先用淡墨勾染,中锋出笔,再反复皴擦,柔韧刚劲,线条之间施加形态各异的苔点,使色墨融于波磔的点线之中。山石、树木局部以浅绛提亮,呈现“丹青隐墨、墨隐丹青”的效果,这是宾翁向出土金铜器借鉴“五色斑驳”之像,以北宋画中点染之法,一洗华亭派兼皴带染陋习的求古溯源之笔。
统观此轴,纯然脱出宋人笔法,而其用笔正以透入书法关垣之内,墨汁淋漓,有古厚之气。善用泼墨、破墨、积墨,挥洒自如,大有过于石涛之上。尤其作画变态新奇,山石深淡,神光离合,此可见其用墨之妙,诚不愧为一当代大家手笔也。
黄宾虹
为冯宗陈作墨笔山水并马一浮
《行书七言诗》
Lot 311
黄宾虹 1865-1955
为冯宗陈作墨笔山水并马一浮《行书七言诗》
壬辰(1952年)作
镜心 水墨纸本
画:103×48.5 cm
字:35.5×49 cm
RMB: 9,800,000-12,800,000
题识:气在笔力,韵是墨采。入乎理法之中,而超出于笔墨之外,乃能见其生动。宗陈先生属粲。壬辰八十九叟宾虹。
钤印:黄宾虹、黄山山中人
另纸马一浮(1883-1967)题:鹅溪万幅写秋光,长忆栖霞旧草堂。此日空余烟墨在,南山松柏已成行。冯君宗陈持宾老遗墨求题,不胜宿草之感。率尔书此,戊戌(1958年)冬,蠲叟。钤印:蠲戏老人
上款:“宗陈先生”即冯宗陈,为黄宾虹先生入室弟子,擅绘事篆刻。随黄宾虹学习绘画、书法和篆刻,深得黄宾虹真传。尤擅篆刻,生平积古玺印拓甚丰,久而成册,即《屯石居古印摹释》一书。
出版:《人民艺术》(总第 20 期),第 21 页,《人民周刊》杂志社,2015 年版。
来源:本幅现藏家直接得自上款人冯宗陈先生后人。
黄宾虹《严松归舟》
Lot 308
黄宾虹 1865—1955
严松归舟
立轴 设色纸本
己丑(1949年)作
103×61 cm
RMB:1,800,000-3,800,000
题识:结屋倚岩松,归舟远寺钟。隔溪云气敛,飞出青芙蓉。子闻先生属粲。己丑,八十六叟宾虹。
钤印:黄宾虹印、黄山山中人
上款:“子闻先生”即曾子闻,广东潮籍人士。抗战前在新加坡经营汇通信局,提供星洲与中国大陆两地间汇款服务。他酷爱书画,尤好黄宾虹作品。新加坡著名书画鉴赏家刘作筹先生曾随黄宾虹习画,时维1933年,黄氏获聘为暨南大学国画研究会导师,刘作筹即任会长,并由他亲到黄氏寓所上聘书。故两人私交甚深。曾子闻遂透过刘作筹先生向黄氏求得此作。
来源:香港2000年春季拍卖会,第307号拍品。
黄宾虹 1949 年像
1949年,黄宾虹时年86岁,居于杭州西湖棲霞岭。本年5月3日,杭州解放,宾翁随后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推为杭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迎来了晚年荣誉的高峰。8月间,宾翁被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续聘为教授。其时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被选为委员,并聘为全国第一届美术展览会审查委员,兼任北京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此际,刘作筹亦醵资为其刊印画集,在艺术创作上老树逢春,焕发出勃勃生机。本幅《严松归舟》即经与宾翁私交甚厚的刘作筹玉成,入藏星洲藏家曾子闻之手。
黄宾虹 1949 年作《黄山归耕图》,中国嘉德 2017 年秋拍,成交价 1092 万元
黄宾虹在85岁以后形成了生命能量爆发与创作上的井喷。黄宾虹在60岁以后,开始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在北平的11年间,完成向“黑宾虹”的纯熟转变。黑、密、厚、重基本面目已然确立。又进行“水墨丹青合体”试验,用点染法将石色的朱砂、石青、石绿厚厚点染到黑密的水墨之中,形成“丹青隐墨、墨隐丹青”的面貌,这也是黄宾虹受印象派启发,将中国山水画两大体系(水墨与青绿)进行融合的一大创举。归南归杭后的作品,除沿续北平业已成熟的“浑厚华滋”画风外,较有特色的新因素即是看到良渚出土的夏玉而悟墨法,在墨和水的交融上做了很多成功的探索。85岁南归后,于墨法上力争上游,将金石的铿锵与夏玉的斑驳融为一体,画面的朦胧融洽更接近江面山水的韵致,笔与墨一片化机。本幅《严松归舟》即为宾翁此一时期的佳作。
黄宾虹《严松归舟》局部
观是幅,真力弥漫,墨彩生动,意境深远。其用笔繁而不腻,变化多端,枯湿顿挫,笔锋触纸,密实而凝重,即使是最细微的笔触,也像是“铁划银勾”,不可移易。构图满而不塞,留白布虚上暗合太极阴阳之理,中间留白布虚之三角形、之字形,无不尽显虚实相生之妙,可以深切具体地领会黄宾虹特有的虚实相生的画理画趣。设色淡而见秾,山峦林木俨然,层峦茂树,佳山胜水,满纸生动,气息难得的厚重而寓空灵。
黄宾虹《碧宇晴初》
Lot 309
黄宾虹 1865-1955
碧宇晴初
立轴 设色纸本
118×42.5 cm
RMB:2,800,000-4,800,000
题识:碧宇晴初云半阴,平芜空尽日西沉。绯桃绰约刚临水,湾过前村忽满林。锡堃先生属,黄宾虹。
钤印:黄宾虹、黄山予向、竹北簃
签条:黄宾虹碧宇晴初轴,怀硕堂鉴题。钤印:怀硕堂
上款:“锡堃先生”即赵西岩(1901-1955),原名锡坤,字子厚,甘肃静宁人。1925年进北京艺术学院国画系。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颇得真传,深得齐白石赏识。
出版:
1.《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书画选》,第19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2.《闳约深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百年纪念美术作品集》,第44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3.《虹叟书画集•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第239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
4.《栖霞岭》,第36页,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虹叟书画展专刊,2014年总第12期。
5.《经典画库•黄宾虹国画山水精品》,第21页,四川美术出版社,2016年版。
宾虹公早年山水天真幽淡、笔墨精秀、风格峻爽,总体上讲走的是疏淡清逸的路子,可谓“独为清尚之风”,是师古人之典范。晚年则一改传统之习,独创“平、圆、留、重、变”五种运笔之法,并“浓、淡、破、泼、积、焦、宿”七种施墨之法的运用愈发得心应手、潇洒自如,画面厚重而深沉,浑厚华滋。
黄宾虹《碧宇晴初》局部
《碧宇初晴》轴描绘山中雨后初晴,夕阳西下的场景。笔墨秀润而结构精严,诸种意象安排妥贴,重峦幽谷、密林陡壑、隐舍悬瀑、岫云山径,层次颇多,但画面仍气脉贯通,清妍秀润而意趣生动,繁密处不能容针、疏空处几可跑马,对于画面结构的调控和尺度的拿捏可谓妙到颠毫。但见山中诸景,河流弯弯,山路曲折,近处屋舍孑然其间,远景苍山葱茏。用赭色渲染山石、用些许的花青色点缀树木,生动表达了夕阳映照下的山景,意境深远,给观者足够的想象空间。更值得一提的是本幅气韵悠长之姿,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留白之妙,一改黄宾虹常画的满山满水,而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恰当的留白,所表现出的山岚云雾,最是值得称道。
黄宾虹《碧宇晴初》局部
从技法上来看,画家以水墨、小青绿技法并辅留白之法,描摹云岚、青山、古树、幽居,积墨、破墨、渍墨、铺水,无所不用其极,在纸上任意纵横氤氲,呈现出时而特别湿润而浓重、时而干处发白的审美效果,而笔墨攒簇、层层深厚,入眼皆是水墨淋漓,云烟幻灭,好一派活生生的自然胜景。以画面风格推想,本幅应是作于从“白宾虹”到“黑宾虹”的转变期,画中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用笔刚柔并济,清妍秀润,是黄宾虹鼎盛时期的作品。
黄宾虹和赵西岩之间具体的艺术交往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黄宾虹赠给这位画学后辈的作品来看,实属佳品,两人之间一定是惺惺相惜的忘年之交。
-
上一篇: 这套梅花册,有味
-
下一篇: 程十发《阿Q画传》原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