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寿平(1904-1997),书画家、美术理论家、鉴赏学家。他驰聘中国画坛70余载,博采众长,自辟蹊径,成就瞩目。他继承了中国画技法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创新。他的画风苍劲浑朴,布局精到,清新典雅,笔墨活泼,出于天籁,富以高度的艺术概括,以造化为师而不违古法,既求形似,也重神似,更重表现对象的精神,在风格上突出个人创新。以画松、竹、梅、兰和山水著称于中国画坛,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
书画均贵天真、朴厚、醇静,此盖由性情、学养中来。
笔墨雅俗包含着天才性灵和学问修养。性灵关乎天才,书卷关乎学力。学力充沛者,虽天分稍逊,其作品尚自有韵味可资鉴玩;学力不充沛者,中年以后有衰退之虞;专恃天才者,其成就比较偏激轻巧,不耐玩味。世传江郎才尽,盖未能继续致力于学故也。
知识贫乏,脑中空虚者所作书画,往往流露出哗众取宠,乍观似奇,久看则厌恶生俗。
作为书画家,必须有冷静的头脑,思想要开放,感悟要热诚。儒家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作画每到一定的阶段,笔墨、意境、思维似若停顿,应知正是预伏着前进一步的征兆。而欲导之前进发展者,必须从笔墨形象以外求之,有所谓多读书、多观察,庶乎一旦豁然开通。
黄山云雾倏忽万变,千古以来绝无重复,神鬼莫测,倘一动笔,则又变化无穷。然有云雾的衬托才能显出山峰的动势。黄山云雾的变化,将静止的黄山变成了飘动的黄山。我要画的是有动态的黄山,而不是静止的黄山。
我画黄山不是如实地表现某一景点,而是概括黄山的意境,使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黄山。在经营位置上,计白当黑,用山和松的虚实、远近的景物去显出空白,使人感到峰后还有峰,山外更有山,空虚处还蕴藏着许多奇峰在呼唤你,这样去画黄山其情趣才能无穷无尽。
绘画创作的基本出发点是要在现实世界之外另创自己的意造世界,于是离不开客观的模仿和现实生活,终于成为一既超现实又不违现实的理想中的意境。从个人创作过程的经验体会而言,可以说是“物我两忘”而又不忘的过程。
我画竹的过程就是如何将具象美与抽象美和谐统一的过程,也是画家本身与所画之竹融为一体的过程。人即是竹,竹即是人,要做到人画竹而竹化人,人与竹俱达到“物我两忘”的意境之中,才能画好竹。画竹完全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情感的宣泄,笔下之竹是似竹非竹,非竹似竹的理想中的竹子。
创作必须练习工夫,练习工夫须从前人的经验中揣摩领悟。必须使自己的筋肉、神经练得纯熟活动、运用自如。经过艰苦困难的历程,而后才有所成。董其昌云:画须熟外熟,字须熟中生。
学古人贵得其神似,不求形似,求形似者易失自家的风神,则永远脱离不开前人蹊径,亦终生甘居前人之后。此是最没有出息的做法。
每个人的天资、学力、气质、性情不同,综合起来便成为每个人自己的风格。学前人的目的是为了充实、丰富、提高自己的风格和思想境界,而表现在笔墨、形象、点画之中者,才具有真性情和生命。倘一味追随旁人,其作品便无生命力了。至于那些盲目学人者更为可怜。
天地人以至万物皆为吾师,不专学某家,而博采众家之长,自己走自己的艺术之路。
-
上一篇: 这女子的花鸟,风骨峻峭
-
下一篇: 陆抑非:这没骨虫草,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