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中国画的“空灵”与“虚静”

来源: 互联网收集【声明】 编辑:小木 发布时间:2023-03-08 498 阅读
  • 举报

    品味中国画的“空灵”与“虚静”

    南宋 马远 寒江独钓图

    中国画构图常留有大量的空白,尤其是宋元以来的文人画,逸笔草草,不拘形似,画家所描绘的自然生命常呈现在一片虚白之上。这一片虚白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与洁白的素底相互映衬、互为表里,造就了中国画特有的空灵、简远、虚静的艺术境界。

    品味中国画的“空灵”与“虚静”

    清 八大山人 墨兰图

    画中的空白与一张素纸的空白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画的空白绝不是空洞无物、可有可无的,而是中国画形式语言的重要构成要素。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这些空白的精心布陈将给人以丰富联想,虽无笔墨的点染却有画家精神的寄托、情思的流露。

    品味中国画的“空灵”与“虚静”

    宋 溪牧 叭叭鸟图

    墨分五色,使得中国画可以在单纯中表达丰富,在丰富中又归于单纯,用极为单纯的黑白来表达天地万物,体现着中国艺术的高度概括性。正如老子所说:“知白守黑,为天下式。”黑白作为中国画种色彩对比的两极,使中国画产生了空白并赋予了丰富的内含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空白的地方是作者有意隐去,并非不重要,而是代替了那些需要减舍的物相。潘天寿曾不无感慨地说:“黑无白不显,白无黑不彰,故水墨之画,更不能离白色之底也。王冕有一幅著名的《墨梅图》,画面上一枝梅花从画面的右方随意横出,两三分枝穿插交互,淡墨点点,落英缤纷。整幅画面,除去一枝梅花,几行落款外皆为空白,“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给人以丰富的艺术联想。

    品味中国画的“空灵”与“虚静”

    元 吴镇 芦滩钓艇图卷

    虚化了的物象而呈现出的空白,大量地使用于中国山水画中,如气、云之类的物体常常用空白来表现其流动与不可捉摸。画面中的空白诱发蒙胧性意象,使欣赏者的审美意识得到更好的发挥和满足,可以尽可能调动欣赏者的经验和感受、知识和体验,乃至整个心灵的投入,使观众与作者的心灵实现跨越时空的衔接。

    品味中国画的“空灵”与“虚静”

    明 徐渭 芭蕉竹叶图

    “空”不仅是中国画的色相,还被作为一种禅意精神去追求。中国画最终的意义,不是停留在物的表象上,而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去把握生命的意义和精神。王维被称为文人画的始祖,开水墨之先河,其有诗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里的“空”不仅仅是虚空的表达,而是一种“空”的境界。当人以无心的空灵去体味景物,那么,空境呈空,实境也空,静境呈静,动境也静。

    品味中国画的“空灵”与“虚静”

    清 八大山人 孤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