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小楷《养生论》

苏轼小楷《养生论》苏轼小楷《养生论》拓本苏轼小楷《养生论》拓本,出自万历31年董其昌编辑《戏满堂法帖》。绍圣二年四月八日书,苏轼时年60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
https://muzhiart.com/cms/show-3506.html 2023-05-24

苏东坡晚年“阳羡买房”的故事

苏轼《阳羡帖》纸本行书 27.5×22.6cm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旅顺博物馆藏图片为书友朝槿拍摄释文:轼虽已买田阳羡,然亦未足伏腊。禅师前所言下备邻庄,果如何,托得之面议,试为经度之。景纯家田亦为议过,已面白,得之此不详云也。冗事时渎高怀,想不深罪也。轼再拜..
https://muzhiart.com/cms/show-3501.html 2023-05-24

东坡论画

苏东坡画像 曾鲸东坡论画宋 苏轼净因院画记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
https://muzhiart.com/cms/show-3387.html 2023-03-08

文人画:写心的艺术

苏轼《潇湘竹石图》(局部) 中国美术馆藏禅宗为宗。文人画以禅宗为宗,自晋唐之始重“神”与“气韵”,注重心灵的虚静,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旨。文人画的写意笔法就如同写诗一样,它们都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表现物象,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物象是次要的,“笔墨”本身才是目的与载..
https://muzhiart.com/cms/show-3220.html 2022-09-04

坐卧舟中,行于山水

元 吴镇 渔夫图来源:谁最中国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是栖于舟上的。舟可济世,是孟浩然“欲济无舟楫”的仕途慨叹。舟也有情,是《诗经》中“泛彼柏舟,亦泛其流”的情之坚、心之乱。明 戴进 风雨归舟图舟性隐逸,是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的不拘形骸。舟亦逍遥,是苏轼“江海寄余生”的抽离凡尘,畅然自..
https://muzhiart.com/cms/show-3132.html 2022-07-04

苏轼一生的书法

苏轼一生的书法治平二年(1065)三十岁任京城汴梁。五月,丧妻王弗。「宝月帖」纸本行书 | 23.2×17.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熙宁二年(1069)三十四岁王安石新法。「治平帖」纸本行书 | 29.2×45.2cm故宫博物院藏熙宁四年(1071)三十六岁上书神宗论政,四月通判杭州。「廷平郭君帖」纸本行书 | 26.4×30.3c..
https://muzhiart.com/cms/show-3109.html 2022-06-30

朱良志谈文人画:不感动自己,不可能感动别人

金农,《杂画册之十一》,19cm×27cm,1759年,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澎湃新闻:有关文人画的研究,古来有之,在当下也被反复书写,如今再写文人画,在写法和观念上是否有不同之处?朱良志:文人意识,它的发源比较早,在唐代之前的艺术发展中,它就出现了。到了北宋以苏轼为中心..
https://muzhiart.com/cms/show-3066.html 2022-06-26

文人画:灿烂如落花

    金农,《杂画册之十一》,19cm×27cm,1759年,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文人意识,它的发源比较早,在唐代之前的艺术发展中,它就出现了。到了北宋以苏轼为中心的文人艺术家团体,包括王诜、李公麟、米芾等,他们提倡的“士夫气”,可以说正式揭开文人艺术的大幕。他们所提倡的“士气”“士夫气..
https://muzhiart.com/cms/show-3019.html 2022-06-13

启功晚年写苏轼诗词,美不胜收!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958.html 2022-06-03

吴历《夕阳秋影图》简评

  吴历《夕阳秋影图》简评  范美俊  在董其昌“南北宗论”引领下,明末清初的山水开创了一种不重自然丘壑而重笔墨集成的新画风,某种意义上说是解放绘画眼前物象的模拟功能,为实现东方心相意向化的视觉样式,向文人画的书画同源、诗书画印一体迈出实质性一步,其前路是王维、苏轼、倪瓒..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883.html 2022-05-27

高居翰:宋代文人画及禅画

  (传)苏轼 墨竹图 耶鲁大学美术馆藏  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传统画论认为,描绘某特定实物或景色的绘画应该在观者心中勾起与他看到实物真景时同样的思想和感受。直到1 1世纪后半叶,这个理论都还没有受到认真的挑战。然而在同一时期,有些关心绘画的人士也开始意识到,在解释几个世纪以来,某..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727.html 2022-05-15

苏轼写了这幅字,被贬到了海南!

  写书法的人看帖,当然看字第一,看文第二。所以当苏轼这张手帖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一下子就被漂亮的字体和章法吸引了——    这张手帖,我们一般叫作《归安丘园》,因为帖中有此四字,而且此四字意境很美。此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致子厚宫使正议》,平铺直叙,即苏轼致宫使..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717.html 2022-05-13

史上最全执笔法,看傻眼了

  关于执笔,启功曾经说过,怎么舒服怎么来。历代书法名家是如何执行的呢?大多和启功观点相似,因人而异,执笔无定法!  “执笔无定法”,清代周星莲说此语出自欧阳修,康有为说出自苏轼苏轼《论书》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首出谁人之口,并非其要,要紧的是这句话道出了执笔的真..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712.html 2022-05-13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宋 苏轼《墨竹图》  世人爱竹、敬竹、欣赏竹,热衷在家中悬挂竹子题材的画,都与竹子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分不开。    宋 文同《墨竹》  竹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的美称。中国竹文化代表的是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竹子由嫩笋破土而出,逐节上升,开枝发叶,象..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545.html 2022-05-02

名家荔枝入画,垂涎欲滴!

  丁辅之 荔枝图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想必是杨贵妃最惦记的水果。苏轼在诗作《食荔枝》中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其对荔枝的钟爱。  知己,就像另一个自己,彼此守望,彼此欣赏,彼此慰藉,无关乎年龄、性别、距离、贫富,他能懂得你的一..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453.html 2022-04-26

如梦如烟的西园雅集

  《柳荫高士图》 北宋 · 王诜(传)  王诜[shēn](公元约1048年—公元约1104年),字晋卿,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后迁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    北宋·王诜 烟江叠嶂图  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娶英宗女蜀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因受苏轼牵连贬官均州。元祐元年(..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447.html 2022-04-26

苏轼行书《归安丘园帖》,沉着痛快,意忘工拙!

  苏轼《归安丘园帖》  又名《致于厚宫使正议尺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书于元祐元年(1086年)《归安丘园帖》高清大图▼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355.html 2022-04-21

这件传家宝竟然只卖了10块大洋,现在价值不菲!

  苏轼画像  每一件国宝,似乎都有一段曲折传奇的过往。  1085年,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为报答好友孙觉(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岳父)的款待之恩,画了一幅《潇湘竹石图》送给孙觉。  此画是其存世的三幅绘画真迹之一,另外两幅分别为《枯木怪石图》《雨竹》。..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348.html 2022-04-21

南宋画家钱选《山居图》工丽又恬静

  钱选(约公元1239—1299年)字舜举,号玉潭,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景定三年乡贡进士,入元不仕。工诗,善书画。画学极杂:山水师从赵令穰;人物师从李公麟;花鸟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伯驹。人品及画品皆称誉当时。继承苏轼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士气说,倡导戾家画。他提倡绘画中的“士..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342.html 2022-04-21

黄庭坚书法集欣赏(高清)

黄庭坚画像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
https://muzhiart.com/cms/show-2309.html 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