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介堪 “潇湘画楼” 印的来龙去脉

来源: 互联网收集【声明】 编辑:小木 发布时间:2022-03-31 1.6k 阅读
  • 举报

    “潇湘画楼”是一方象牙印章,朱文,鸟虫篆,通高57mm,矩形印面,长37mm,宽28mm。印材硕大,牙质细腻,包浆温润,显然印材取自象牙最佳层面,殊为珍贵。

     方介堪 “潇湘画楼” 印的来龙去脉

    “潇湘画楼”为张大千书画堂名之一。1946年9月中旬,因友人邀请,张大千由峨嵋金顶参佛下山,从成都飞抵上海洽谈“张大千画展”一事。10月4日,画展在上海福履里路恒社隆重开幕,展出的80余幅作品多为临摹敦煌壁画之作,受到观众高度好评,有人赋诗赞张大千“欲向诗中寻李白,先从画里识张爰”,将他比作“画中李白”。这是1946年张大千非常开心的一件事。久违了的上海,他有许多知己朋友,画展期间,他们常常相邀欢聚,并出示各家所藏书画珍迹相互品鉴,风雅度日。这期间——大约是这一年的12月,一件更令人高兴的事降临了:在知己朋友的介绍下,张大千得以目睹并以重金买下南唐大画家董源(北苑)的山水巨作《潇湘图卷》。此作在明末的时候归董其昌收藏,当年董其昌共藏四件董北苑作品,其中以《潇湘图卷》最为上乘,他因此额其斋名为“四源堂”。300多年后,当年董其昌最得意的藏品如今归大风堂,这简直令张大千欣喜若狂!就在这年年初,张大千已耗巨资在北京购得董源的另外两件作品《江堤晚景》和《风雨出蛰》,加上《潇湘图卷》,大风堂已得“三源”了。张大千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在与朋友聚会的时候,他乐不可支地对大家说,今后一定还会得到更精美的董源作品,到那时就可与董其昌的“四源堂”相提并论了!遂名其堂曰“潇湘画楼”,并请好友、著名篆刻家方介堪操刀镌刻“潇湘画楼”印。
    方介堪为张大千治印数十方,其中有多方为他得意的鸟虫篆印。他古文字功力深厚,常常不写印稿随手奏刀,却每每如意,所治富显逸气。“潇湘画楼”印式仿明清藏书章,印文活泼工稳,虚实映带,线条屈曲流畅,运刀如笔。所以如此,因为他深知张大千得《潇湘图卷》是何等快乐的事,作为好友,他将自己的快乐也融进印中,跳荡在屈曲流畅的线条上。“潇湘画楼”印是方介堪鸟虫篆印精美作品之一,很得大千先生喜爱。印侧上端方介堪刻10字隶书边款:“大千吾兄命篆,丁亥方岩”,也流露了他刻此章的得意。
    此印张大千多钤在上世纪40年代末他临董北苑的作品上,如《仿北苑江堤晚景图》(1947)、《山寺浮云图》(1947)、《仿北苑松泉图》(1948),以及他得到一张宋纸后作的《溪山雪霁图》(1948)等等。也钤在这一时期其它题材的创作作品上,比如《石壁寒泉图》、《观松图》(1947)、《湖上草堂图》(1948)、《秋兰》(1949)等。张大千还曾经将此印作为他的收藏印使用,比如曾经是大风堂旧藏、现藏北京故宫的五代大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上,就钤有“潇湘画楼”印。

     方介堪 “潇湘画楼” 印的来龙去脉

    进入1950年代后,未见张大千继续钤用此印。据李永翘先生研究,张大千有一个习惯,每隔5年,他都会把自己的全部用印更换一新,一方面是为了焕新面目,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别人仿他的画。“潇湘画楼”印刻于1946年末,至1949年还不到5年,但因为时局关系,至1949年11、12月的时候,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张大千当时正在台湾办画展,他搭乘军用飞机返回当时正处在国民党急退中的成都接家眷,并在张群的安排下,于12月6月,携夫人徐雯波及小女儿由成都新津机场登机,匆匆飞往台湾。他后来回忆说,因为当时情形急迫,“我没有敢多带行李,我太太抱着小女孩,我拿着一卷画,那是我收藏中的一二件精品,除此而外什么都未带。”(谢家孝《张大千的世界》第180页)“潇湘画楼”印大约就是在那一天留在了大陆,此后就不见他钤有此印的作品了。从此“潇湘画楼”印如同从人间蒸发一般,销声匿迹了。
    此印再一次浮现人世,大约是在1998年,慧眼识珠的“华海楼”主人在上海发现了“潇湘画楼”印,他欣喜若狂。从此明珠归匣,“潇湘画楼”印成了“华海楼”800方犀象印中的耀眼明珠。
    从方介堪刻此印到此印重现人世,恰好60周年,往事在时光的流水中与我们渐渐远去,篆家与印主也先后作古。然而,当我们抚摸这溢满灵气和历史包浆的印章时,不由自主地会以一种怀念的心情,想起那些钤盖了“潇湘画楼”印的张大千的作品和藏品,想起张大千和方介堪。存在就是美丽,何况“潇湘画楼”印,见证和创造了那么多的美丽,其珍贵与价值毋庸置疑。胡西林

     方介堪 “潇湘画楼” 印的来龙去脉 方介堪 “潇湘画楼” 印的来龙去脉 方介堪 “潇湘画楼” 印的来龙去脉 方介堪 “潇湘画楼” 印的来龙去脉 方介堪 “潇湘画楼” 印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