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术报
吴昌硕(1844-1927)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大师,融“诗、书、画、印”四绝于一炉,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杰出成就。吴昌硕自幼习印,取法广泛,“书从印入,印从书出”,不断创新、突破,终成浑厚苍茫的吴派印风。吴昌硕治印形式语言丰富,独特的篆刻艺术的空间美,值得后人借鉴效法。其印学思想亦具有鲜明而独特的理论个性。因此,把握和品味吴昌硕的印学思想,对于认识和理解他的印学历程及其内在规律,推进当代印学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吴昌硕
吴昌硕篆刻艺术的特点。首先是篆法独立,自成家数。篆刻艺术必须建立在坚实的书法基础之上,吴昌硕围绕石鼓文形成的大篆书法,集前人古籀书法之大成,这是他的篆刻能取得骄人成就的前提,如七十一岁时印作“半日村”,浑朴雄放、重拙大气、圆融敦厚,自成一家,可谓之前无古人。其次,他独具匠心的章法布白,也构成了他篆刻的一个特点。印章是方寸之间的艺术,要在有限的空间之内表现出一种磅礴大气。在章法安排上,他又极注意虚实、疏密的安排。比如他著名的“湖州安吉县”朱文印,系吴昌硕中年以古法入印之力作。此印大气磅礴,线条苍茫富有质感,印面田字格中篆隶书法相间,章法独特,结字安排紧逼印边,三边围栏,右侧残点虚连。有主有宾、框而不滞,古意盎然、犹如碑出。边款专刻有旁注曰“两字合文古铜器中所习见者吴苦铁记”。作诗讲究诗意的连贯,作画讲究画面每个部分的联系,治印亦然,要讲究印面内容的呼应关系。吴派印章的最大特点便是整体完美。这种整体性除了其文字风格的的协调统一之外,便是他独具匠心的巧妙布白。“半日村”线条雄浑凝重,布局疏密有致,边框的残点处理饶有缶翁气息,达到一种虚实相生,厚重与灵动相映的韵味。边款刻有“孝丰鄣吴村一名半日村甲寅秋老缶”。在虚实关系上,吴昌硕的书法线条厚重质实,但他的印章布白则虚实相生,实处重拙、虚处空灵,虚实之间的辩证关系处理得恰如其分。“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十字印,系吴昌硕中年力作,印文体势在汉篆端方的结构中,融入了圆活的笔致,增添了金文的意趣,章法虚实自然,气息浑然一体,全印典雅静穆又苍劲大气。咫尺朱白,以小见大,充分表达出唐人周朴的诗的意境。此印的边款刻有“唐周朴题安吉董岭水诗,起二句下接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此等,笔力所谓著墨在无字处每用此印辄陟遐想”共45字,落款“石公”(吴昌硕篆刻中偶有“石人子室”、“石敢当”、“石公”署款)。吴昌硕印章在章法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擅用边栏。吴昌硕印章所具有的朦胧斑驳的金石气、儒雅风流的书卷气、浑厚雄壮的阳刚气等等,在边栏中得到了极为突出的展现。这种边栏不仅仅指他的朱文印章,在他的白文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边栏的重视。白文印的边栏,似乎变化得更为丰富,更让人难以捉摸,也更让人赏心悦目。
释文 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
释文湖州安吉县
作为近代中国“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吴昌硕以立足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审美的立场,以印学生命精神和艺术的本源性为起点,将印学与诗文、书法、绘画等有机联系,其印学思想亦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
(一)与古为徒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对吴昌硕的印学思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诚如他自己所说:“予嗜古砖,绌出资,不能多得,得辄琢为砚,且镌铭焉。既而学篆,于篆嗜猎碣。”(《缶庐别存》自序)。他不同时期篆刻作品中那种寓于雄浑、厚重、稚拙、豪放的力量和风神,都得益于他崇古的审美理想。在吴昌硕看来,与古为徒并不是一味地机械式的摹古,甚至泥古不化,而是在传统中不断地化古为我,同时还应有敢于突破陈规式的自创新格“瓦甓幸饶秦汉意,乾坤道在一盘桓。”(《书削觚庐印存后》),吴昌硕对“古”的认知和体感是十分深刻的。
释文 天风绝尘
(二)气韵自然
吴昌硕所说的“气韵”,或“气势”,并不是虚无缥缈神秘莫测的东西。吴昌硕曾在谈刻印章法时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一方印章犹如一个人体,肢体躯干必须配置得当,全身血脉精气尤应贯通无阻,否则就容易陷入畸形呆滞,甚至半身不遂。”关于吴昌硕对气韵的认识,我们还可以在他的画语和题跋中窥见一斑。如“作画时须凭一股气”(潘天寿《回忆吴昌硕先生》)、“梦痕诗人养浩气,道我笔气齐幽燕”(《沈公周书来索画梅》)等等。在创作实践上,吴昌硕正是借助这种独特的“以气人画”的绘画思想陶铸出了他气势磅礴、生机勃发的篆刻艺术面貌的。
释文 近墨者
(三)天人合一
吴昌硕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集大成者。诸乐三《吴昌硕的篆刻艺术》中说:“一方印章,应如一家人样,围扰一致。”吴昌硕将一方印章章法布局的自然、和谐比作一家人关系的团结、和睦,这是何等的精妙。在吴昌硕看来,章法的自然形成、和谐表现是与刀法、字法、笔法和结体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只有构成篆刻艺术的诸多要素协调统一时,印章才会在自然的状态中“围扰一致”达到和谐的审美境界。吴昌硕是把审美理想直接指向了和谐的最高美学范式“天人合一”的。
释文 道心唯微(连款)
吴昌硕篆刻艺术成就,是他诗书画印全面修为的综合反映。他的历史贡献集中于充分运用传统资源,创造性地融通变化,构建起强烈的个性风格类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沙孟海先生在所著《印学史》中说他“由于吴俊卿的气魄大,识度卓,学问好,功夫深,终于摆脱了寻行数墨的旧藩篱,创造了高浑苍劲的新风格,把六百年来的印学推向到一个新的高峰。”对于当代印人如何加强自身学养,提升艺术品质,注重艺术创造力,具有楷模的启示意义。
-
上一篇: 方介堪 “潇湘画楼” 印的来龙去脉
-
下一篇: 画家张善孖珍果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