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古画《溪山行旅图》中隐藏着1000多年的秘密

来源: 互联网收集【声明】 编辑:小木 发布时间:2022-05-26 989 阅读
  • 举报

    古代名家字画,历来是收藏大师的心头好,不知为何,古人似乎对书画有一种特殊的执着,他们总喜欢在画中隐藏点什么。《少年包青天》中有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牡丹亭少女之谜”,眨眼看去,画中只有一个空荡荡的牡丹亭,没有少女,可是当一盆水浇在画上之后,画中顿时出现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其中隐藏的秘密终被揭开。但是这幅《溪山行旅图》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有什么值得后人研究和探讨的,这些隐藏着的秘密又该怎样来揭晓呢?一起来往下看。


    深究古画《溪山行旅图》中隐藏着1000多年的秘密


    《溪山行旅图》是一幅绢本墨笔画,淡设色,名士董其昌用楷书工整为其做题,长206.3厘米,宽103.3厘米,大山大水的全景构图,给人一种气势十足的感觉,是这幅图较突出的特色。巨石壁立的山峰几乎占据了画面,山顶树木丛生,枝叶茂密,瀑布从山腰间飞流直下,升腾起阵阵水雾。再看山脚,只见山脚下乱石纵横,毫无章法可循,在山路上偶然出现的一支商旅队伍,与磅礴的山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而那一湾流淌的溪水,正是倾泻而下的瀑布,一静一动,一张一弛,给人以巨大的反差。大山大水的全景构图、细致刻画的山石树木、多变的笔墨及皴法,以及雄浑的意境,冲击着观者的心灵,更使人产生无尽的凝思……


    深究古画《溪山行旅图》中隐藏着1000多年的秘密


    此幅画乍看之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出奇的地方。然而,在《溪山行旅图》面前,极能体会,何谓高山仰止。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据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头上。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


    深究古画《溪山行旅图》中隐藏着1000多年的秘密


    其余的三分之一占据了下方的位置, 山底下,是由两边巨石之间开辟出的一条留白道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马队铃声似乎也渐渐进入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诗情画意在一动一静中显现出来。巍峨的山峰,葱茏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山路间行商的小小驮队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自然与人世的生命活动又处于和谐之中。


    深究古画《溪山行旅图》中隐藏着1000多年的秘密


    范宽出生于公元950年,是北宋时代的画家,别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人,擅长山水画,其作品气魄雄伟,境界浩莽,墨韵浓厚,笔力鼎健,其画品极高,后世学人将范宽与李成、董源二人合称“宋三家”。之后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画派”和现代的黄宾虹等大师,都受到范宽画风的影响,以范宽的绘画为典范。


    深究古画《溪山行旅图》中隐藏着1000多年的秘密


    自宋朝以来,《溪山行旅图》历经元、宋、清与民间藏家之间辗转流传,画作上已经盖有22枚藏家印鉴,其中单单是乾隆皇帝的印鉴就有6枚。1925年后,存于清宫中的《溪山行旅图》,自然归为国有。可是,由于画中没有明显的画家落款,从古至今,各路学者、专家经过不断探索之后,始终不能确定此画的作者到底是谁,就像没人知道《蒙娜丽莎》中的妇人是谁一样。人们只能从画风、画功,年代上推测出大致人物,便是北宋绘画大师范宽。


    深究古画《溪山行旅图》中隐藏着1000多年的秘密


    直到1958年的一天,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李霖灿,采用在考古发掘时较常用的网球法,将整幅画分成若干个小格子后,这个激动人心的一刻便化为了永恒。“忽然一道光线射过来,借助照射在其中一个小格子上的阳光,隐隐约约看见了“范宽”二字,作者将名字隐藏在了右下角那一群行旅骡队后方树丛中。直至此刻,终于给这幅传世名画找到了主人,也为范宽的作品,再次增添一幅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