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来源: 互联网收集【声明】 编辑:小木 发布时间:2022-05-26 337 阅读
  • 举报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那么今天就带大家赏析几位清代大师的国画,他们笔下的山水别有一番风味。

    《倚篷人影出菰芦图 》 作家:蒲华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创作年份:清代

    作品分类:山水画

    材质:设色,绢本,立轴

    尺寸:纵187厘米,横94.5厘米

    作品简介:

    《倚篷人影出菰芦图》作于甲辰暮冬即清光绪三十年(1904),时年蒲华73岁,乃应吴昌硕“拈句嘱图”,属命题作画。蒲华与吴昌硕友谊长达近40年,尽管年长吴昌硕13岁,但两人互慕才华,亦师亦友,一生中有许多作品互赠互题,传为佳话。吴昌硕在蒲华送赠的那幅《倚篷人影出菰芦》上题句“作老以疏逸见长,冷香以浑古取媚,是帧合作,益增奇特,焚香默读,何修得此!”盛赞其画,但不知他当时是否知道蒲华为应此嘱共画了两幅同题山水?其时蒲吴二人相交已达30年,显然蒲作英是非常在意这一次“拈句嘱图”的机会的。两幅作品,一幅“应嘱”,一幅自留,难得的是一百余年后两幅山水竟然都完好保存至今,其中吴昌硕题句那一幅在2005年浙江某拍卖公司的秋季拍卖会上以76万元成交。此次西泠拍卖征集并付拍蒲华此作,还原一段往事,续写蒲吴旧缘,乃艺坛佳话。

    《兰竹芳馨图》 作者:郑燮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创作年份:清代

    作品分类:山水画

    材质:立轴,纸本,墨笔

    尺寸:纵189.8厘米,横49.4厘米

    文物现藏:南京博物馆

    作品简介:

    《兰竹芳馨图》写两山相对,悬崖沟谷之上,兰竹丛生,相对而发,遥相呼应。山石以枯笔写出,几点横皴,便描尽山势之险。浓墨撇写兰竹,飘逸潇洒,气韵飞动。郑板桥一向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以期形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在这幅画中诗画相辅,互为点衬,反映了中国文人画的特点。

    《湖亭秋兴图》 作者:黄慎山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创作年份:清代

    作品分类:山水画

    材质:立轴,纸本设色

    尺寸:纵181厘米,横102厘米

    文物现藏:南京博物馆

    作品赏析:

    《湖亭秋兴图》中山石岐蹭,古树苍郁,湖水微波,亭内外人物形神皆备,各具情态,笔黑清润沉静。

    《黄海松石图》 作者:弘仁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创作年份:清代

    作品分类:山水画

    材质:纸本,淡设色

    尺寸:纵:198.7厘米,横:81厘米

    文物现藏:上海博物馆藏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作品赏析:

    《黄海松石图》弘仁虽继承宋元,但又有鲜明的自家面貌。可谓取宋人精谨而去其刻划繁缛,融元人笔墨而强其结构风骨,形成了自己刚正、平实、清醇、蕴藉的艺术风格。《黄海松石图》突出山之陡峭,但构图重心偏向左面,右面以两峰头与之呼应,石之凹凸处略施淡墨烘染,以加强其厚重感。虬松横出石隙,突出山之险峻。弘仁以渴笔焦墨勾皴层岩,以浓润的细笔写树,风格冷峻劲峭。

    《苍翠凌天图》 作者:髡残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创作年份:清代

    作品分类:山水画

    材质:纸本,设色

    尺寸:纵:85厘米,横:40.5厘米

    文物现藏:南京博物院藏

    文物原属:民间收藏

    作品赏析:

    《苍翠凌天图》笔墨沉着,先以湿笔淡墨而后以干笔深墨层层皴擦,苍茫浑厚,似有元人王蒙的面貌。然而其中也不乏凝炼圆浑、简洁空灵的中锋勾勒,以及山头石上之浓墨大点,恰似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来。山势层峦重叠,顾盼、朝揖、宾主、向背分明。间以烟云迂回其间,使全图密而不塞。《山水纯全集》以为“通山川之气,以云为总也”。其中前景树石之后一片轻岚,空灵静寂,更是全图的精神所在。这片云气一则衬托前景松树的兀立,再则为《苍翠凌天图》的中心人物的安置创造了一种静谧的气氛。山道曲折,有隐有现,沟通了整个画面,似将观者的视线从前景曲折盘旋而上,直至高而遥远的关隘。一股清泉从云雾弥漫的高处款款流下,时断时续。山道由下而上,清泉由上而下,使全图充满着动感。

    《巢湖图》 作者:石涛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创作年份:清代

    作品分类:山水画

    材质:纸本,设色

    尺寸:纵:85厘米,横:40.5厘米

    文物现藏:南京博物院藏

    文物原属:民间收藏

    作品赏析:

    《巢湖图》用“网巾纹”变出的线条勾出宽阔的湖面和波浪;中部右岸画出了中庙雄姿,庙基若有若无,庙耸湖畔,古刹屋檐突兀临立。画面近景则是一片农田,苗齐禾壮;左岸突出了一石墩,瓦、草屋各两幢,也就是如今的白衣庵;右岸画着两垒巨石,给整个画面起了压住阵脚的感觉;沿着岸边画了一柳、一松、两株榆树,夹着池塘小坞,是船舶遇风避险临时停泊的小船埠。坞内停泊三条木船,五个水手有坐有立,中一头陀盘膝打坐长者,大概就是石涛的自画像,仰首向天,期盼风力减弱,天气转好,起锚开船。整幅画中湖面水光潋滟,数只小船停泊岸边。岸上垂柳依依,树木郁郁,房屋村舍相映成趣。湖中小岛,云雾缭绕,阁楼工整秀丽。此画构图新颖,意境苍莽,色调润雅。用墨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极强。在技巧上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方圆相映,秀拙相生,浑然天成《巢湖图》是石涛山水画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描绘巢湖风光的传世名画。

    石涛作品欣赏: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山水立轴画精品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款) 深山秋水图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古木垂荫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溪岸幽居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溪桥野色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南山为寿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松风涧水图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松山茅屋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松溪茅舍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松荫研读图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款) 松鹤隐居图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西樵苍翠图 1694年作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霜林扶杖图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山水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寒泉云深图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莲花峰图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松泉幽居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仿倪瓚秋山幽居圖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黄山紫玉屏图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寒山石径图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看松露滴身 1702年作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江上望南岳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垂钓图 立轴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山水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一幅画竟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


    石涛 洞庭放棹 1697年作

    石涛最为人推崇的,是他画中那种奇险兼秀润的独特风格,笔墨中包含的那种淡淡的苦涩味。一种和苦瓜极为近似的韵致。他身处佛门却心向红尘。康熙南巡时,石涛曾两次接驾,并且主动进京交结达官显贵,但权贵们仅把他当作一名会画画的和尚而已,并未与之计较。因此他是在清高自许与不甘岑寂之间矛盾地渡过了一生,好在他聪明绝顶,巧妙地把这种矛盾发泄到他的画作之中,所以他的作品充满了动感与张力,这也正是他异于常人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