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吴冠中先生笔下的江南水乡(论文上)

来源: 互联网收集【声明】 编辑:小木 发布时间:2022-06-03 2k 阅读
  • 举报
    浅议吴冠中先生笔下的江南水乡(论文上)


    吴慎明

    吴慎明,字日月,画名吴慎明,1965年出生于涟水,自幼酷爱绘画,1983年参 军,1984年在北京中外文化书院进修,得吴冠中大师指点,198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在部队从事文艺宣传工作,1991年复员在涟水文化馆负责美术创作至今;兼江苏书画报总编,近些年走南闯北,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为其积累了丰富的绘画创作内涵,刻苦写生与创作,磨练出坚实的绘画基础,用笔大胆,思维创新,形成自己的“中西合璧”的国画绘画风格,注重效法自然的绘画思想,立于1+1=11的绘画思维(中国绘画智慧+西方绘画智慧=更大的绘画智慧)!既有中国画的渲染朦胧感,又有西画立体的型,技法娴熟,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上刊登与获奖。

    大师是如何炼成的

    ———浅议吴冠中先生笔下的江南水乡

    文/吴慎民

    吴冠中先生,他是艺术的混血儿,是当代画坛中最引人注目的著名画家,他学贯中西,与林凤眠均为“中西合璧”,他们“融合中西”的路子取得的丰硕成果有口皆碑、有目共睹。他师承传统、师承林凤眠老师,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他站得高、看得远,创造性地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后来,吴冠中、朱德群以及赵无极被称为“法兰西三剑客“,名师出高徒,无愧于林凤眠老师的高足。吴冠中先生笔下的美仑美奂、赏心悦目的江南水乡,颇为秀丽、大气、养眼,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亦很干净。当年神秀和尚有首诗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吴老的画也有一种拂去心灵尘埃的力量,笔尖跃动,让看客心明亮、耳目一新、神清气爽,值得一看。君不见,小桥流水,烟雨醉江南。一叶扁舟穿溪过,群鹅嬉戏连连。灰瓦白墙倒映,细柳摇曳一片。梦里乡愁萦绕,还我一生情缘。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寥寥几句,意境盎然!好一个笔墨等于零。


    浅议吴冠中先生笔下的江南水乡(论文上)


    黄山云雾


    浅议吴冠中先生笔下的江南水乡(论文上)


    葡萄

    小时候,总是看不懂吴冠中老师以及林凤眠先生的画。等略看懂的时候,才发现,一不小心长大了。吴冠中乃林凤眠大师入室弟子,是上一辈出国留过洋的画家之一。出国前他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但是年轻的时候又去学西洋画,并得到西洋画从理论到技法的综合训练,掌握了西洋画的技法与创作路径,在其精力旺盛的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油画作品。

    在这些油画作品中你总能看到中国画的影子,无论构图、光影,或者用色都透露中国画的安详静谧,或者有些前人留下的影子。等到他到了中晚年去用西洋画改造中国画的时候,你又发现他的中国画又透露着西洋画的用色、光影与用笔的表现技法。


    浅议吴冠中先生笔下的江南水乡(论文上)


    黄河秋韵

    虽然他高度概括了绘画创作对象的线索,表现出中国画的写意特点,但是他的用笔一直像是在用油画作为创作工具,笔触硬朗缺少变化,他是用硬笔创作以软笔为特征的中国画。这大概是他那个时代艺术家的特点,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影响,是一个时代的特征。那个时代画家在东西方文化艺术的领域来回穿梭、互相吸收包容采纳,拿来主义为我所用,沾染上了异样的表现方式与另类的艺术气息,难分伯仲。吴冠中先生的国画特别是风景的装饰意味很强,那些色块、那些线条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形式感,这虽然也受到西方艺术流派的影响。


    浅议吴冠中先生笔下的江南水乡(论文上)



    浅议吴冠中先生笔下的江南水乡(论文上)


    中国画有中国画的韵味,不过中国画也要走出国门,与时俱进,让世界了解与欣赏。吴冠中先生这些前辈已经有所探索,但是这种探索不能停止,应该前行。余秋雨先生曾在《中国文脉》一书这样说道:“只有舍弃刻板的世俗思维和学术思维,才能踏进艺术之门”,此言真矣!

    吴冠中先生经常描绘江南水乡的景色,他笔下的江南是那么的娴静、温婉动人、亭亭玉立。他把自己对于江南水乡的热爱融入画面之中,创造出了一幅幅令人意外的艺术效果。他的作品是非常具有他个人的性格特色的,而这种风格亦是现代绘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浅议吴冠中先生笔下的江南水乡(论文上)


    阳春三月


    浅议吴冠中先生笔下的江南水乡(论文上)


    晚归

    《老屋》是吴冠中先生在上个世纪一九八八年创作的一幅水墨风景画。在这幅作品中,江南水乡随处可见的一座民居赫然占据了画面主体、跃然纸上,简洁的墨块与线条勾勒出屋子的轮廓,大块的墙面以横线与竖点来概括肌理。画中的内容简洁的令人称奇、绝无拖泥带水、干净利索。区区的几条曲线,好似起伏却连贯不断的五线谱,串联起房屋、屋前的台阶、屋后的老树、水乡的船只、天空的飞鸟等。每一幢老屋都是一个故事,无声的画有形的诗,在荒芜颓废了的建筑面前,块、面、点、线之间的节律成为画面的根本,启示这些节律的老屋仿佛被解体或隐藏了,但这老屋恰如画家的心境,荒草丛生却依旧很美。吴冠中先生用这简约至极的线条与墨色,传达了无限丰富的对故地江南的眷恋之情。

    《老屋》亦更是愈简愈美的典范,同时更弹响了“点、线、面”美妙的交响曲,吴老先生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关于“笔墨”,他观点鲜明,曾经这样说过:“这个观点太陈旧了。我的意思是第一不能离开画面,脱离了画面,单独的线条、颜色都是零。笔墨不是程式化的东西”。


    浅议吴冠中先生笔下的江南水乡(论文上)


    湿地


    浅议吴冠中先生笔下的江南水乡(论文上)


    冬韵


    浅议吴冠中先生笔下的江南水乡(论文上)


    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