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本孝 茅斋梅鹤图轴 1693年 纸本 墨笔 99.8cm×43.9cm 中国国家博物馆
云山落吾手,
笔墨解人颐。
欲得浑茫气,
翻多茀郁思。
但知存古意,
不觉更淋漓。
——戴本孝题画诗
戴本孝 茅斋梅鹤图轴 1693年 纸本 墨笔
99.8cm×43.9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布衣归隐,擅画山水,师友天地为伴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明末清初乃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许多画家开始反思现状,打破陈矩,强调要“以天地为真本”“我用我法”,戴本孝、渐江、程邃、石涛等一批以黄山为中心的山水画家,奇峰耸秀,成为传统山水画史“最后的一振”。戴本孝的绘画从元人入手,师法造化,写胸中丘壑,所作多为卷册小景,戛戛独造,由于诸多历史的原因,其生平学行及其艺术成就后世知之甚少。
清代绘制“和州图”
戴本孝(1621-1691),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字务旃,号前休子,以布衣隐居鹰阿山,故号鹰阿山樵,别号黄水湖渔父、太华石屋叟等,性喜交游,与渐江、龚贤、石涛等友善。尝遍游名山大川,纵情山水,作诗绘画,得山川之助。因而比同辈画家,尤其是与大多以黄山为题材的新安诸家相比,在作品题材上显得更加广泛,构图更加富于变化,笔墨纯朴而静穆。最有影响的画作如《望天都峰》《炼丹台》《登莲花峰》《华山册》及《象外意中图》卷等。著有《前生诗稿》《余生诗稿》等。
鹰阿妙笔册 (八开之五) 年代不详 纸本 设色
25cm×21cm 留云草堂藏
鹰阿妙笔册 (八开之六) 年代不详 纸本
设色 25cm×21cm 留云草堂藏
鹰阿妙笔册 (八开之八) 年代不详 纸本 设色
25cm×21cm 留云草堂藏
独树一帜,“渴笔焦墨”称誉画坛
戴本孝在其漫长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崇“道”抑“法” ,尤以“最分明处最模糊”“开天一画无生有”及“精华归黯淡,枯槁最鲜妍”等绘画美学思想成为一时代之高度。而这种审美价值取向的形成和他所处的时代思潮、家庭背景及他的交游经历密不可分。其枯寂冷逸的画风在“新安画派”中尤为突出,晚年作品构图更趋简约自然,笔墨更精纯古淡,笔触更加柔和,层次愈趋空灵,营造出一种朦胧而近于梦幻之境的艺术境界,正如其所说:“老来泓颍不嫌枯,扫落云山淡欲无。翻笑为霖手颠倒,最分明处最模糊。”其笔下的山石多用渴笔焦墨,意境清旷,意趣高逸,借山水抒发自己幽寂的心境和对社会变迁的沧桑之感。
山水扇叶 1668年 纸本 墨色
16.5cm×51cm
戴本孝、傅青主书画合册 1678年 册页 纸本 设色
20cm×23.3cm 上海博物馆藏
(请横屏观看)
戴本孝、傅青主书画合册(十二开之一) 1678年 册页 纸本 设色
20cm×23.3cm 上海博物馆藏
戴本孝、傅青主书画合册(十二开之二) 1678年 册页 纸本 设色
20cm×23.3cm 上海博物馆藏
戴本孝、傅青主书画合册(十二开之六) 1678年 册页 纸本 设色
20cm×23.3cm 上海博物馆藏
戴本孝、傅青主书画合册(十二开之七) 1678年 册页 纸本 设色
20cm×23.3cm 上海博物馆藏
杜诗山水册(十二开之一、之二) 1690年 纸本 墨笔
21.8cm×16.4cm 故宫博物院藏
杜诗山水册(十二开之三、之四) 1690年 纸本 墨笔
21.8cm×16.4cm 故宫博物院藏
杜诗山水册(十二开之五、之六) 1690年 纸本 墨笔
21.8cm×16.4cm 故宫博物院藏
杜诗山水册(十二开之七、之八) 1690年 纸本 墨笔
21.8cm×16.4cm 故宫博物院藏
杜诗山水册(十二开之九、之十) 1690年 纸本 墨笔
21.8cm×16.4cm 故宫博物院藏
杜诗山水册(十二开之十一、之十二) 1690年 纸本 墨笔
21.8cm×16.4cm 故宫博物院藏
华山十二景图册(之一至之六) 1668年 纸本 设色
21.2cm×17.7cm 上海博物馆藏
华山十二景图册(之七至之十二) 纸本 设色
21.2cm×17.7cm 上海博物馆藏
-
上一篇: 八大山人醉酒画松,极有风致
-
下一篇: 蓝瑛:曹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