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林风眠在上海南昌路寓所
美像一杯清水,当被骄阳晒得异常急躁的时候,他第一会使人马上收到清醒凉爽的快感!美像一杯醇酒,当人在日间工作累得异常惫乏的时候,他第一会使人马上收到苏醒恬静的效力!美像人间一个最深情的淑女,当来人无论怀了何种悲哀的情绪时,她第一会使人得到他所愿得的那种温情和安慰,而且毫不费力。
——林风眠
1972年林风眠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绘画的本质是绘画,无谓派别,无谓中西。中国画越走越窄的原因,是因为其只有“经验”而无“方法”,如果断了经验的传承,总有一天,我们只能在博物馆中欣赏前人的作品了。中国绘画要走出一条新路, 学生要打破画种界限,全凭创作需要来选取画法。
——林风眠
26岁的林风眠,意气风发
我倒想说:我不是白痴,也不是什么得道之人。我是一个“人”!正是(重庆)那间破旧陋室,那张白木旧桌子,那些厨刀、砧板、油瓶、洗衣板,叫我真正变成“人”的。在北平、杭州当了十几年校长,住洋房,乘私人汽车,身上那一点“人气”几乎耗光了。人必须真正生活着,以体验中国几万万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的“人”味,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
——林风眠
1936年林风眠全家合影
林风眠虽然是留学法国、向往西方文化的画家,但他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成就不是对欧洲艺术绘画艺术的发扬,而是从欧洲绘画的角度重新发现中国绘画艺术的生命活力。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个画家在这条路径上达到他所达到的高度。
——水天中
1940年代末林风眠在杭州玉泉寓所
林风眠是一卷书,一卷世纪性的艺术百科全书。在这里面,可以读到中国美术百年发展的艰难历程;可以读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深重讯息;可以读到命运的乖戾和人性的磨难;可以读到先行者经历的风暴和生命的顽强;还可以读到每个观者自身真实本性被轻轻拨动的颤音。这部书是要用心、用真诚、用时光,甚至是用生命去体悟和阅读。
——许江
丰收的早晨 油画 88cm×128cm 1960-1970年
绘画是很个人的东西,个人里面创造出来就是流派,我主张还是个人发展,如印象派是个很大流派,他主要在发现光这一点,而所谓印象派画家所画出来的东西却不是千篇一律的,如凡高、高更等人都不同,因此它还是个人的,但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把阳光画出来,这虽是一个流派的目的,但各人不同,故艺术创造东西的关键是个人。
——林风眠
农妇 油画 尺寸不详 年代不详
林风眠作品的特色在于采用西方绘画块面塑造,以奠定画面的建筑性,又以宣纸、水墨使之浑厚;在于艺术构成中的几何秩序;在于黑白和彩色之浓重与衰艳。
——吴冠中
风景 油画 41cm×50cm 年代不详
杭州十年(1928-1938)是林先生一生最为愉悦惬意的十年,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融入了对西湖最美好的回忆。因此我可以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来形容林校长对西湖的感情::“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肖锋
栖 油画 50cm×50cm 年代不详
我喜欢林先生的画,墙上挂的都是他的画。人家说你家里怎么老挂这几张画呀?我不是要挂林风眠给我题的“艾青兄”,不是这个意思,我对他画的芦苇、渔鸟很喜欢。他意识里贯穿着自己的思想,他画花卉、静物,但不能以普通的静物画一样看待,他的画很有层次。
——艾青
山居相马 油画 30cm×37cm 年代不详
林先生的艺术是非常高强的,他的画充满了诗意。并不象现在有些画家画得叫人看不懂。他的画大家都可以看得懂,很美!我这个人觉得他的画摆在世界现代绘画里,就是从文艺复兴之后到印象派的画家之中是毫无逊色的,甚至超过他们。
——李可染
春天 油画 42cm×35cm 1960 上海美术家协会藏
不少画家在中西融合中做试验和探索,但没有一个像林风眠那样受到社会的责难。这是因为林风眠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盗火者。他是中国美术界第一个最严肃最认真地研究西方现代美术并从中吸取营养的人。有过值得我们尊敬的其他先驱者,也有提出过现代艺术宣言和纲领的社团,但没有一个像林风眠那样持之以恒,孜孜不倦,也没有一个像他那样对西方现代艺术认识得如此深刻。他的学习、研究和吸收,都是为了新的创造。因此,他的艺术在同代人当中,最具现代性,最有构成意味,最有形式感。
——邵大箴
丰收 油画 33cm×55cm 年代不详
荷花 油画 23cm×25.5cm 年代不详
红树秋林 油画 50cm×59.6cm 年代不详
荷花 油画 24.5cm×26cm 年代不详
荷花 油画 23cm×26cm 年代不详
静物写生 油画 50cm×62cm 年代不详
丰收 油画 60cm×72cm 1962年
渔民 油画 72cm×91cm 年代不详
读书声 纸本设色 77cm×92cm 1950年代 上海中国画院藏
捕鱼 纸本设色 40cm×38cm 1950年代 上海美术家协会藏
江南 纸本设色 65cm×65cm 1961年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藏
郊外 纸本设色 68cm×68cm 1961年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藏
三只梨 纸本设色 68cm×68cm 1950年代 上海中国画院藏
浓艳 纸本设色 68cm×68cm 1950年代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藏
农村小景 纸本设色 66cm×65.5cm 1950年代 上海中国画院藏
吹笛仕女 纸本设色 34cm×34cm 1950年代 中华艺术宫藏
骛群 纸本设色 66.5cm×66cm 1950年代 上海中国画院藏
-
上一篇: 傅抱石的顿悟
-
下一篇: 中国画不能唯“新”是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