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来源: 互联网收集【声明】 编辑:小木 发布时间:2025-01-08 276 阅读
  • 举报

    雪,是冬的精灵。一片雪落在掌心,心也变得纯净。一朵雪开在心间,世界也变得圣洁。

    皑皑白雪,洒落人间,倾覆了所有的尘嚣。天地万物,一片素净。目光所及,只有雪的冰清,雪的纯洁,雪的沉寂……

    在这个冬日,我们到古代雪景小品里感受千古雪意……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京畿瑞雪图》纨扇,传为唐人作品,绢本,设色,纵42.7厘米,横45.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款识,右裱边项子京题:“唐云麾将军李思训画京畿瑞雪图,宋宣和御府藏物也,定为神品第一。古胥山樵项圣谟获于梅花和尚塔前,得秘玩焉,百金亦勿与易。”裱边钤收藏印“平书珍赏”、“平泉书屋主人审定印”2方。

    扇面绘雪景楼阁,山水重青绿敷色,画法古拙,明显带有所谓李思训父子“金碧山水”传派的特点,与故宫收藏的另外两件传为唐人的楼阁作品《宫苑图》卷、《九成避暑图》页画风相近,并都曾被题为李思训作。这三幅画在清代以前均未见著录,也缺乏早期的收藏印记和题跋作为断代的佐证,而且目前尚无公认的唐代同类作品可资比较,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其勾勒填色为主的质朴画法和追求简古的生拙风格便简单地断定为唐人作品。正因为缺乏断代依据,这三件作品的时代归属在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看法。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画面上大量古代建筑所反映出的宫室形制来判定作品的创作时代就成为较为科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学者将画面中建筑装饰的细部,如:琉璃瓦、格子门、木牌坊和斗拱的形制作为“详辨古今之物,商较土风之宜”的有力物证,认为这三幅画所表现的建筑群非唐非宋,进而得出结论,断定它们不是唐人的作品,而是南宋“临安以外地区或民间画家所绘的装饰画”。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晓雪山行图》南宋 马远 台北故宫博物院

    绢本 册页 设色 27.6x42.9厘米

    绘深山中两头毛驴驮着重物行走在雪地上,赶驴人紧跟驴后,衣着单薄,肩扛细棍,棍头绑了一只似山鸡一样的动物,其身后树枝在雪的重压下折断。技法上,山石以水墨笔作斧劈皴,方硬有棱角,树枝以焦墨钩出,横斜曲折变化丰富。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雪塘垂钓图》 南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

    绢本 浅设色 23.8x25.5厘米

    此幅绘柳宗元《江雪》诗意,江天暮雪,簑翁独钓。意境空寒,笔墨清减。虽不必宋人,可到元。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雪溪古寺》南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 册页 设色 24.5x25厘米

    图绘深山雪寒,山村古寺隐现于山谷,骑驴高士由仆人举伞挡雪而行。此幅幅面小而咫尺千里,寒意扑面,画法学郭熙,而茅屋与小荆枝的画法具程式化,或是元明时期的作品。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平湖雪霁图》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

    绢本 页 浅设色 24.3x25.4厘米

    绘雪霁后的湖边胜景,别业被皑皑白雪覆盖,清寒中水天一色,岸边高松垂柳,竹林寒梅。主人高卧棉被中寻诗吟句。此幅用笔平实,造境清幽,是宋人雪景小品佳作。


    《雪桥买鱼图》宋 佚名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绢本 扇面 设色 24.8x26厘米

    大雪纷飞的寒冬,远离城市的山野江村,一文士在小童陪伴之下走向渔舟买鱼。

    船上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人,以及岸上挑着鱼篓寻找买家的渔人,他可能是挑着酒瓮卖酒的,或者是挑着东西冒雪归家的村民。雪中的草堂,静谧安祥!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雪江卖鱼图》南宋 李东 故宫博物院

    绢本 团扇 水墨 25.2x23.6厘米

    是图绘冬日江边酒店中人向小舟上的渔夫买鱼之场景。着墨不多而生活情趣跃然纸上。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雪栈行骑图》 南宋 梁楷 故宫博物院

    绢本 册页 水墨 23.3x24厘米

    绘雪后群山苍茫,枯木萧疏, 二人骑行于茫茫雪地中,仅露白色背影。作者以浓墨写枯木, 以淡墨晕染天空、山石,使雪景更为突出。从留传下来的梁楷 画作看,多表现为秋冬之际孤寂、荒寒之意境,此即其中之 一。是画构图简洁,意境幽远,画意与《雪景山水图》(东京 国立博物馆藏)相似。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雪堂客话图》南宋 夏圭 故宫博物院

    绢本 册页 浅设色 28.2x29.5厘米

    图画江南寒江雪景。山村房舍为皑雪覆盖,寒气袭人。二人于室内对话。图中山峦用小斧劈皴和短线条秃笔,以表现山石方硬奇峭而又苍润浑融的质感。天空和水略染淡墨,以烘托大雪的洁白和寒气袭人的气氛。构图采用“边角式”局部取景法。全图笔法苍劲深厚、豪放典雅。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雪溪放牧图》南宋 佚名 故宫博物院

    绢本 团扇 设色 25.7x26.3厘米

    是图绘寒空清冷,几棵老树丛生于溪畔,坡地一片 积雪,不见青草,溪边碎石零乱,流水无声。雪地中一 牧童手握缰绳,弓背用力牵牛,水牛后腿前蹬不愿归去 的情景刻画得惟妙惟肖。作者用勾勒填彩法画树干,用 攒笔或双勾写榭叶,以淡墨染天空和溪流,以白粉绘皑 皑积雪。人物衣纹、草笠用笔简练而形象逼真,不愧为 宋代小景昼之佳作。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云关雪栈图》南宋 佚名 故宫博物院

    绢本 团扇 设色 25.2x26.2厘米

    本图绘山野雪景。远处群山连绵,白雪皑皑,近景 危岩寒林,一人策驴行过栈道,栈道下清流激湍。图中 山石用刚劲的线条勾勒轮廓,浓墨干笔皴擦,人物、茅 舍勾画生动,使荒寒中有了生命的气息。全图用笔精 健,笔墨浑厚,画风近李唐而独出机抒,为南宋山水画 精品。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雪江归棹图》南宋 佚名 上海博物馆

    绢本 页 设色 26.4x26.5厘米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柳岸雪渔图》 明 佚名 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

    绢本 页 设色 26.5x30.5厘米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雪霁晓行图》北宋 郭熙(传)

    绢本 团扇 设色 29x30厘米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雪溪卖鱼图》元 佚名 上海博物馆

    绢本 设色 25.2x24.6厘米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寒江钓雪图》北宋 范宽(传) 台北故宫博物院

    绢本 册页 水墨 23.3x25.3厘米

    图绘柳宗元“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意。用笔浑穆粗简,旧传范宽作,细观画风更近于马、夏一派。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雪汀水禽图》南宋 佚名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绢本 26x24.6厘米

    绘寒冬到处白雪霭霭,湖面业已结冰,枯树上几只鸟雀栖息,还有一只向这边飞来,树下几只水禽倦缩的身体,在白雪中抵御寒冷,一侧的藤蔓尚有绿叶,绘寒冬带来一丝生机。这是一件与北宋宣和画风有密切联系的花鸟册页,画中全景式构图,树枝的画法,三对鸟雀的构成,都显示此画受到宣和画风的影响。从内容上看,属于“小景绘画” 一类。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雪溪乘兴图》北宋 燕文贵 台北故宫博物院

    绢本 册页 浅设色 22.3x23.8厘米

    此幅团扇形式,画回溪幽谷,寒林水阁,扁舟上,一雅士乘兴访友,全画著墨不多,却在尺幅间呈现了幽渺旷远的情境。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雪涧盘车图》南宋 朱锐 台北故宫博物院

    绢本 册页 浅设色 23.6x21.6厘米

    北宋时从江南运粮到京城及边防重地是国家大事,经路陆的,是以牛或骡车,盘山而行,所以称为「盘车」。沿途跋山涉水,十分艰苦,遇严寒积雪的冬日尤甚。本幅即描绘盘车队伍雪中运补的情景,构图严密,刻划入微,小品而有大幅气势,极为动人。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访戴图》北宋 燕文贵(传) 台北故宫博物院

    绢本 册页 浅设色 22.1x24.6厘米

    此幅绘雪溪寂寥,戴逵的别业隐于溪边丛树中,王子猷雪夜访戴是不见面兴尽而归,此幅主客已相接,似非访戴故事。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雪园图》南宋 佚名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绢本 页 设色 24x26.1厘米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雪山策蹇图》 元 唐棣(传) 台北故宫博物院

    纸本 册页 浅设色 30.5x47.8厘米

    图绘雪涧行旅,淡雅清润,唯与传世唐棣作品无一相类处,钤印亦伪,当是伪托作品。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冬景山水》南宋 李唐(传) 台北故宫博物院

    绢本 设色 28.4x25.9厘米

    图绘函关盛雪,溪涧清浅,两队牛车跋山涉水,似要赶过关隘,到暖和的歇脚店温酒去寒。此幅隶书署款:晞古李唐。显系伪添。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捕鱼图》北宋 李成(传) 台北故宫博物院

    绢本 册页 浅设色 23.3x25厘米

    图绘雪江平阔,江岸古松矗立,上有松萝迎风,江中渔夫放罾。此幅旧题李成作,细观其一江两岸的图式和抒写性用笔,则更接近元代朱德润画风。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雪景图》南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

    绢本 设色 25.7x26.8厘米

    此幅全学郭熙,作平远高远之雪山丽景。用笔飞逸,渲染精微,此是学郭熙而活用者,有别于唐棣,朱德润之流,与同馆所藏《岷山晴雪》用笔相近,或是金人手笔。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山水图》 五代十国 珪观 东京国立博物馆

    绢本 设色 29.6x28.4厘米

    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唐絵手签—笔耕园》中。圆形画面上绘远山近水,远处高山险峻,尖峰峭壁;山脚下湖面平静,松枝上白雪霭霭,岸边立一茅屋供行人休憩;近下一行人马沿岸边小路前行,雪霁后,道路湿滑,可见行走艰难。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雪山萧寺图图页》北宋 范宽(传) 波士顿美术馆

    绢本 页 设色 24.7x25.5厘米

    图页绘远处山峰高耸,山峦连绵,山脚下一人撑伞迎雪行走,河岸边一船只停泊;近处古木数棵,屋顶隐约可见,山脉、屋顶等等皆白雪皑皑,寒冷孤寂!

    此画传为范宽作品,构图及用笔特征近于范宽所画雪景山水一派。从笔墨特质看,更接近于南宋时期范宽画风的追随者,是宋室南渡之后师法范宽的精品。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古木寒禽图》 南宋 佚名 故宫博物院

    绢本 团扇 设色 25.3x26厘米

    绘夜色晦暝,古树寒江,积雪覆盖汀渚,野鸭缩脖而眠,老鸹因寒冷而聒噪枝头,欲栖又飞,气氛萧瑟清冷。用笔工整精细,物态刻画生动,构图疏密得当。无作者款印。按笔墨风格分析,与李迪傅世作品《枫鹰雉鶏图》、《雏鶏待饲图》(均藏故宫博物院),《雪树寒禽图》(上海博物馆藏)等明显相异。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宋元明集绘册之元唐棣西湖暮雪 台北故宫博物院

    历代雪景小品里的千古雪意

    宋元集绘册之 元张雨溪山雪意 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