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 松林书屋图 旅顺博物馆藏
龚贤(1618-1689),一名岂贤,字半千、半亩,昆山(今属江苏)人。与孔尚任、弘仁等交厚,又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等合称“金陵八家”,堪为领袖。
龚贤 山水图 120cm×45cm 私人藏
龚贤工山水,取法董源、吴镇、范宽。好写生,精墨法,层层染渍,处处见笔,隐然有光章法满而不塞,空明透气,极得江南山水浓郁苍润、茂密幽深之神韵,在山水画坛创有一格。
龚贤 夏山过雨图 141.7cm×57.8cm 绢本墨笔 南京博物院藏
龚贤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不同于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所倡导的笔笔有古意的创作格法。作品多写金陵山水,长于用墨。
清 龚贤 一道飞泉
龚贤喜用老辣朴拙的笔触,沉着稳重,秃笔与尖笔兼用。秃笔,取之圆润苍劲,勾屋,皴擦,画树和点苔苍老有力。龚贤用笔在主张“欲秀而老”,秀而老就是准确、简练而流畅有变化。
清 龚贤 水墨山水
他提出笔法、墨气、丘壑、气韵作为画家四要,主张作画要中锋用笔,并且要古、健、老、苍,才能避免刻、结、板之病,颇为精辟。龚贤用墨,以层层积墨见长,虽不用泼墨,实具有泼墨烟润淋漓的效果,颇有宋人的用墨特点。
清 龚贤 湖滨草阁图轴 纸本水墨 218×82.8cm 吉林省博物院藏
他发展了积墨画法,龚贤精研此法是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湿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
墨笔山水诗画册之一 27.3cm×41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墨笔山水诗画册之二 27.3cm×41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墨笔山水诗画册之三 27.3cm×41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墨笔山水诗画册之四 27.3cm×41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墨笔山水诗画册之五 27.3cm×41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墨笔山水诗画册之六 27.3cm×41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墨笔山水诗画册之七 27.3cm×41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墨笔山水诗画册之八 27.3cm×41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墨笔山水诗画册之九 27.3cm×41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墨笔山水诗画册之十 27.3cm×41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龚贤的山水画有两种不同的表现风格:简者极简,寥寥数笔,不施晕染,疏朗明洁,世称“白龚”;繁者极繁,多次皴擦,反复晕染,苍茫浑郁,称为“黑龚”。《墨笔山水诗画册》是其“白龚”转入“黑龚”时期所作,山石以长线条勾勒为主,用线圆转而富有弹性,静极的凝思式山水成就了画意,澄澈且静谧。
溪山隐居图 111cm×42.5cm 昆仑堂美术馆藏
《溪山隐居图》笔力苍健,墨色丰润,宁静的秋山云雾蒸腾,苍老的古树间光影明灭,作品大气磅礴,意境清远,是其晚年的代表作。
清 龚贤 高岗茅屋图
清 龚贤 培芝图
龚贤 木叶丹黄图
清 龚贤 挂壁飞泉图
清 龚贤 山水
龚贤 四景山水册之一
龚贤 四景山水册之一
龚贤 四景山水册之一
龚贤 四景山水册之一
龚贤 山水册之一
龚贤 山水册之一
龚贤 山水册之一
龚贤 山水册之一
龚贤 山水册之一
龚贤 山水册之一
龚贤山水册
龚贤八景山水册
龚贤十二月令山水册
龚贤山水册
龚贤 燕子矶山水图
清·龚贤 《千岩万壑图》 纵27.8厘米、横980厘米 纸本水墨 南京博物院藏
-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居巢、居廉的绘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