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四天王像,吴道子画风的重要绘画遗存

来源: 互联网收集【声明】 编辑:小木 发布时间:2022-04-16 780 阅读
  • 举报

    北宋四天王像,吴道子画风的重要绘画遗存


    1978年4月在苏州瑞光寺塔发现的木函上所绘四天王像,是可供研究唐代吴道子画风的一件重要绘画遗存。
    吴道子一生以宗教画创作为主,留下壁画三百余壁,但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废寺毁佛像以后,存留就寥寥无几了。不过,他的画风由唐代粉本,和后世画家的仿作中所保存下来的还是不少。四天王像的创作年代在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之前,距吴道子逝世两个半世纪左右,当时,吴画原作还有少量寺庙壁画遗存。他的画风在宗教画中有强大影响。从四天王像中,就明显地可以看到吴道子画风的几个富有特征的表现。

    北宋四天王像,吴道子画风的重要绘画遗存


    四天王像各被局限于一个狭长的画面之内。作者通过人物躯体的动势,衣带的飘举,富有表现力的笔触和设色,表现了天王静中之动,气势很大。“出变势千万端”正是吴道子画风的一个重要特点。

    北宋四天王像,吴道子画风的重要绘画遗存


    为了表现天王的威仪,赋予画面以强大的气势,作者几乎调动了所掌握的各种造型手段,并加强了细节的表现天王脚下的地鬼,动作各不相同,他们似乎承受不起天王身躯的重量而臊动不安,不停地起伏、转侧,这旋动的基座与天王稳如磐石的动作恰形成有力的呼应、对照。天王甲胃上的狮蛮带、吞口上的兽目也随人体的动势而左右流盼。史家赞吴道子画的人物顾盼有神,这“神”不仅在于眸子,也不仅在于主体人物,还有于环境、道具、服饰对于主体人物动作的呼应与衬托。


    北宋四天王像,吴道子画风的重要绘画遗存


    四天王之中,我认为画得最好的是怒发上冲,右手持幡的那一尊,他的身体微耸,运全身之力于向下撑开的左掌,那手掌画得极好,有劈山裂石的万钧之力。与我们在龙门石窟等地所见唐代雕塑中的天王、力士形象具有同等的艺术表现力。由此也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大家都很熟悉的五代时蜀主令黄筌改画吴道子所作钟馗像的那则故事。黄筌没有把吴画钟馗抉鬼目的食指改为拇指,而另画了一张。他的理由是“吴道子所画钟馗一身之力气色眼貌俱在第二指,不在拇指,以故不敢辄改也。臣今所画虽不迨古人.然一身之力,并在拇指,是敢别画耳。”(《图画见闻志》卷六)这则故事说明唐代人物画在形体处理上,注意到把握行动中的人物的重心,掌握全身动作的平衡,并使全身的“力、气、色、眼、貌”,都统一于这一整体的动势之中,而不允许有任何不协调的表现。

    北宋四天王像,吴道子画风的重要绘画遗存


    四天王像用线灵活多变,侧笔出锋,有较大的撇捺,也反映了吴道子画风的用笔特点。文献记载吴道子“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笔力劲怒”、“笔迹遒劲”、“笔迹如铁”……既富于力度,又笔势圜转,形成“吴带当风'的特色。吴画人物飒然风起于壁上的效果,与其用笔的疾徐、顿挫、粗细、圜转所产生的节奏变化,着直接的矢系。因之,对于吴道子作品中笔墨线条的欣赏,也就成为吴画审美内容的重要组戊部分。四天王的行笔比之后来号称“仿吴装”的南宋马和之作品中荏弱的柳叶描更接近吴道子用笔的本面目。当然,如果仅从形式上去刻意仿效这种行笔效果,也会流于矫饰、造作。

    北宋四天王像,吴道子画风的重要绘画遗存


    《图画见闻志·论吴生设色》称其“落笔雄劲而博彩简淡……,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四天王像在傅彩上重彩轻施,色不掩笔,也正属于“吴装”的特色。
    “在唐,可取佛画的灿烂、线画的空实和明快。”(鲁迅),出之于无名画家之手,将近十个世纪之后被偶然发现的四天王像,使我们对那位盛唐时期的“画圣”所曾达到的艺术高度益发增添了无限的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