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是故宫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长”:宋画的审美世界

来源: 互联网收集【声明】 编辑:小木 发布时间:2020-11-15 1.6k 阅读
  • 举报

    “宋徽宗是故宫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长”:宋画的审美世界


    文 | 金墨

    摘自《宋画大系》中信出版社2016年1月。

    “宋画热”

    国家文物局2001年主持编纂的教材《中国书画》中写道:“宋代的遗存远胜以往任何朝代……因而在感觉上,宋人离我们就不像唐代那样的遥远。”

    画家黄宾虹(1865—1955)自题山水道:“北宋画多浓墨,如行夜山,以沉着浑厚为宗,不事纤巧,自成大家。”

    艺术史学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在《图说中国绘画史》一书中赞叹宋画之美:“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以惊叹而敬畏的心情来回应自然。他们视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无可比拟的。”


    “宋徽宗是故宫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长”:宋画的审美世界


    2015年10月11日,北京,为赶上《清明上河图》最后一天的展出,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观众在故宫武英殿外排队至12日凌晨1:30,才得以全部进入大殿院内。而从11日8时开始放游客进馆参观,到最后一名游客离开武英殿,《清明上河图》最后一日的展出时长已接近20个小时。(图片来源于网络)

    过去大家熟的是宋词,现在热的是宋画。宋画之美,不是唐代“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得意绚烂,而是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文艺态度。画家认真对待一截枯木、一片残雪、一个船工、一段羁旅,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但是保存至今的上千件宋画,散布在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地的200多个所在,即便是终身研究宋画的80岁耶鲁学者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或前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石守谦,都不曾见过现存宋画的全部。

    宋画鉴赏

    当代名气最大的宋画,莫过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说,国外汉学家看到的第一张宋画大多是它。2010年上海世博会,巨型动态版《清明上河图》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博物之美。但这幅国宝级北宋风俗画并不是宋画的最高代表。

    下面分山水卷、人物卷和花鸟卷三部分与大家简要赏析一下宋画。

    山水卷

    *宋画山水 云林墨象 含容万有*

    曾经的宋代士人,崇尚丘园养素,泉石啸傲,渔樵隐逸,于山水中寄托性灵,追求雅致的精神生活。而宋画山水,一经妙手所绘,不下堂筵,便能坐穷泉壑,听猿声鸟啼,依约在耳,看山光水色,滉漾夺目,可居,可游。

    北宋的山水,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峰峦秀起,云烟变灭。辽阔,崇高,壮美。

    南宋的山水,深堂琴趣,柳溪归牧,寒江独钓,云关雪栈。细腻,精致,秀美。

    在整个中国绘画传统中,最独特最辉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画。而宋代艺术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

    宋代的山水传统,以北宋初年的李成、范宽、关仝三大家为宗。书画鉴赏家郭若虚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图画见闻志·卷一·论三家山水》)继起者又有王士元、王端、燕文贵、许道宁、高克明、郭熙、李宗成、丘纳、王诜等人,各有所长。


    “宋徽宗是故宫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长”:宋画的审美世界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绢本设色 206.3cm × 10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在用笔上多采用“雨点皴”,再施以“抢笔”,在刻画北方山水的风骨方面可谓得天独厚。


    “宋徽宗是故宫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长”:宋画的审美世界


    《秋窗读书图》宋 刘松年 纨扇 绢本设色 25.8cm × 26cm


    “宋徽宗是故宫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长”:宋画的审美世界


    这是一幅构思构图颇为讲究的秋景图。画家是以赞美的情绪来描绘秋天景色,平稳的构图增强了画面的寂静感,而红叶与青松的对比用色,微波荡漾的湖水,又在寂静中增添了活力和情趣。

    人物卷

    *宋画人物 离形得似 写心肖品*

    轩冕贵胄,仙佛僧道,逸士才贤,妃嫔仕女,耕织货郎,宋人笔下活泼泼的时空,丰盈,洗练,传神。

    以画寓禅的佛教画里,有老僧的庄严静穆,也有离经叛道的诙谐;经史画里,有岩隐幽卜的高士,清谈论道,了无朝市风埃;肖像画里,仕女们扫去粉黛,情性笑言,神采飞动;而风俗画中,田家婴戏,山樵村牧,摊商行旅,浓郁的生活气息,恬静而温暖。

    精致的工笔重彩,洗练的减笔白描,淋漓的泼墨写意。宋人成熟完备的技法中,是高雅超逸的文人意趣,是找寻心灵的宽解和栖居。

    宋画中,有宫廷画师专为皇帝和达官贵人画像,现存美国弗利尔博物馆和耶鲁大学博物馆的北宋王涣、冯平、朱贯、杜衍画像即为当时真实写照;有生动的禅宗人物画超越正统佛像而散播影响力,如1238年无准禅师赠予日本僧人一谷的《禅宗无准大师像》;也有人物在山水中静坐慢行,将自然作为情绪的衬托,如马麟的《静听松风图》。

    画院画家曾专心描绘俗世故事画和界画,城市兴起后,描述市井生活的图卷流行一时,有高元亨的《从驾两军角觗戏场图》、燕文贵的《七夕夜市图》、叶仁遇的《维扬春市图》等。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最为人所熟知,从市郊到汴河再到都城汴京街景,高处鸟瞰、移步换景。全卷总计人物500多,牲畜超过 50只,船只、车轿各20有余,其史料价值为一时之冠。


    “宋徽宗是故宫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长”:宋画的审美世界


    《听琴图》宋 赵佶 绢本设色 147.2cm × 5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听琴图》构图简洁,用笔稍劲健刻露。可以说这是宋徽宗赵佶的自画像,两位听琴的官员中,穿红袍的是宰相蔡京。画卷的顶端有蔡京的题诗。嶙峋怪石上点缀的名贵花卉,与几案上徐徐升起的袅袅烟影相应成趣,既风流萧逸又意境优美,加上严谨工丽的笔墨和妍丽清雅的赋色,使此画呈现出一派古雅、高贵的风格。


    “宋徽宗是故宫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长”:宋画的审美世界


    《泼墨仙人图》 宋 梁楷 纸本水墨 48.7cm x 27.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梁楷既能依精妙严谨的图画,又擅用笔极简、洗练放逸的“减笔”画。梁楷在技巧上的重要创造,开启了元明清画家写意人物画的先河。这幅作品,用酣畅的泼墨画法,绘出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用简括细笔夸张地画出形象奇怪生动,似有幽默感的沉醉神情,令人叫绝。

    花鸟卷

    *宋画花鸟 微中见著 借物寓心*

    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园蔬药苗,徐派的野逸,墨笔草草,是在野士大夫平和淡雅的神韵风骨,是天趣和清秀;珍禽瑞兽,奇花异石,博古折枝,黄派的富贵,设色轻盈,是身居要津者政事之余的绚烂情调,是美艳和鲜华。

    或饲养禽鸟,栽种花竹,朝夕观摩,或深入重山密林,辨察野兽踪迹,宋人用精准的眼力和笔力,“心传目击之妙,一写于毫端间”,在纨扇小品、横披手卷、大幅巨作中,绘出了花鸟画的黄金时代。

    花鸟动物画起初有黄筌、徐熙两派,以黄体为正宗,到宋徽宗亲创粗笔水墨花鸟,更加主流和严谨。徽宗时,画学正式纳入科考,形成中国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台湾作家蒋勋戏称“宋徽宗是故宫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长”,徽宗也是一位出色的花鸟画家,他的《瑞鹤图》和《柳鸦芦雁图》现在分别是辽宁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宋徽宗是故宫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长”:宋画的审美世界


    《瑞鹤图》北宋 赵佶 绢本设色 51cm x 138.2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宋徽宗是故宫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长”:宋画的审美世界


    《芙蓉锦鸡图》北宋 赵佶 绢本设色 81.5cm x 5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图设色艳丽,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锦鸡,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均为华丽的题材,但如此构图便不同于一般装饰,而充满了活趣。


    “宋徽宗是故宫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长”:宋画的审美世界


    《香实垂金》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24.3cm x 27.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柑橘两枚,硕壮之极。画法双钩设色,敷色晕染,工力俱深,叶色之嫩老,香实之垂金,传神毕肖。果叶疏密有致,正侧偃斜,卷曲掩映,深有空间感。

    宋画惟理

    从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到1279年陆秀夫负帝昺投海而死,两宋将近320年。在其全盛之时,GDP总量占世界一半还多。虽历经战乱,家国几度沉浮,文化艺术却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北宋初年,宫中即设翰林图画院,旧时西蜀和南唐的画家都是其中骨干。《图画见闻志》和《画继》记载的北宋画家有386人,《南宋院画录》记录的画院画家为96人。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JacqueGernet)有言,宋代是“中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历史学家陈寅恪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

    2000年,美国《生活》杂志评选“第二千年百大人物”,宋代有两人入选:朱熹排第45位,范宽排第59位。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影响了两宋艺术,使其呈现出理性克制之美。颜色、形状、质感的单纯素朴,是宋代的美学特征。白墙黑瓦、原木本色、单色釉瓷、水墨淡彩,“宋画惟理”,极简、不炫技,却表现精湛,形成了影响至今的雅致风尚。

    很难说宋代画家画的是亲眼所见还是脑中所想,他们不再像前朝画家那样费力描写一棵树或一块石,而是将笔墨用在表现一种统一又真实的境界上。关于这种画法,范宽的领悟是:“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校区教授石慢说,李成的山水画带他进入了一个世界,“一方面是寂寞的,一方面又是壮观的”。

    “纸寿千年”,今天就连宋画因为年代久远而纸绢发黄的样子,也成为一种美学样式。如果有谁把照片拍出昏黄的韵味,朋友们会说:这是马远。宋画作为一种美学基因,已植入中国人的文化传统。


    “宋徽宗是故宫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长”:宋画的审美世界


    《松阁观潮图》 南宋 马远 绢本墨笔 190.9cm × 94.5cm

    宋画的发展

    北宋中后期文人画兴起,苏轼、文同、黄庭坚、李公麟、米芾以王维和顾恺之为先驱,即兴创作,追求得意忘形的境界。他们技巧自在,精神复古,也是从他们开始,“替绘画开启了一种类似寄情寓兴的功能”。

    南宋的画家,一部分仍沿袭北宋大师的创作路径,以细腻的皴法表现壮阔的山川形势;另一部分转向偏角山水,以局部代全景,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梅兰竹菊确立在文人画题材中的地位,也是在南宋完成的。

    作为商品的宋画,在后世奇货可居,仿制宋画一直是流行风尚和生财之道。所以,虽然宋代的书画和文献充足,专家们对宋画的鉴定还是把握不足。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对宋画的购买需求旺盛,上海遂成为作伪产业的中心,此时生产的大量伪作让美国人交了不少学费,也为中国艺术史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班宗华在宋画国际会议的报告中专门讲到其中的细节:

    从1890—1920年大约30年间,很多人都希望得到恩斯特·费诺罗萨(1853 —1908)、劳伦斯·比尼昂(1869—1943)、福开森(1866—1945)所提到的那类绘画,其中宋画最受欢迎。查尔斯·朗·弗利尔(1854 —1919)在给一位中国代理人的信中写道:“我只购买宋朝及更早时期的绘画。”弗利尔的确得到了一些断为宋代的作品,但是大部分所谓的“宋画”其实是由明清两代宫廷画师和职业画师伪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