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扬的《端阳故事图》共八开,分别描绘了端阳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
此图册构图严谨精妙,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显示出乾隆朝宫廷绘画工整清丽的笔墨特点。
射粉团
射粉团,唐宫中造粉团角黍饤盘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清 徐扬《射粉团》
射粉团是一种唐代都城和宫廷盛行的游戏。《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角黍就是粽子,而粉团则是类似麻团的一种点心,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说明这种游戏的参与者多为女性或者儿童),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
赐枭羹
汉令郡国贡枭为羹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
清 徐扬《赐枭羹》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羮”。所谓枭羮,即是以枭肉制作的羮汤。这里主料——枭,就是猫头鹰,在古代被认为是不孝的鸟,从汉代开始,人们就有五月做枭羮、送枭羮、吃枭羮的习俗。而“赐”更是将习俗官方和制度化,广为传播。皇帝制作枭羮以赐臣下,意在警示臣子不要像枭那样不忠不孝,其中也包含了除绝邪恶的用意。意图虽然是好的,但手段终归过于残忍,而且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达到扫除邪恶的目的,因此这一习俗并未流传下来。
採药草
五日午时蓄採众药治病,最效验。
清 徐扬《採草药》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这个时间段天气燥热,人容易生病,蛇虫繁殖也容易把人咬伤。所以人们在这个时间采很多草药治病防病,而此时草药茎叶正好成熟,药性也最好。久而久之人们甚至相传此日是天医星临门。到明清时大城市的药铺常在端午日施药,居民届时会到药店索取应节的消毒药品,如雄黄、芷术等。于是形成了端午采药、施药的习俗。
养鸲鹆
取鸲鹆儿毛羽新成者去舌尖,养之皆善语。
清 徐扬《养鸲鹆》
鸲鹆,就是我们俗称的“八哥儿”,其他的别名还有许多,比如鹦鸲、寒皋、华华、鹤鸲等。八哥自己的声音比较杂噪且毫无韵律,但是却很聪明,极善效鸣其他鸟类的声音。人们发现了野生的鸲鹆有模仿人语的能力,于是将其捕来有意地调教驯化,而这个调教的最好时间据说就在每年的端午。
悬艾人
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清 徐扬《悬艾人》
端午在古人心中是个恶日,常设各种可以驱邪的物件。在花草中当以艾草最早、最常见,也最著名。艾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治病又可驱虫。五月正直艾草生长旺期,此时功效最好。端午这一天,人们采摘艾草,编成人形,悬挂在自家门口,祈祷消除毒灾。《荆楚岁时记》汪文云:“今人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沾艾叶以戴之。”明清妇女都会在端午时节头簮艾花,小孩子会身贴艾虎,成为端阳一道风景。
系采丝
系采丝,以五色丝系臂,谓之长命缕。
清 徐扬《系采丝》
端午所系的彩丝,是代表吉祥的饰物,又称为“长命缕”、“续命缕”、“无色缕”等。古代以五月为恶月,与是用红、黄、蓝、白、黑无色丝线,分别代表五行,并象征五色龙,“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使人健康长寿。
裹角黍
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以赞时也。
清 徐扬《裹角黍》
端午节最著名的节俗当属包粽子和吃粽子。粽子又称为角黍、筒、水团、白团等,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筒粽等。粽子馅荤素兼具,做法花样百出,充分体现了各地的地方特色。
观竞渡
观竞渡,聚众临流称为龙舟胜会。
清 徐扬《观竞渡》
端午节最著名的体育活动当属赛龙舟。关于其起源有很多说法,在不同的地方对于赛龙舟的意义也有不同的解释。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追悼屈原。在屈原投江的湖南汨罗县,龙舟竞渡前必定先往屈子祠朝庙,披红布于龙舟之龙头上,将龙头供于祠中祭拜,之后再安回船上。在屈原的家乡秭归,也同样有赛龙舟前祭拜屈原的仪式。在划船过程中,人们喊的口号是:“何在!”可以解释为是在寻找投江而死的屈原。
徐 扬(生卒年不详),江苏苏州人,清代画家。字云亭。家住阊门内专诸巷。工绘事,擅长人物、界画、花鸟草虫。画梅既苍劲又秀雅。乾隆十六年(1751)弘历南巡至苏州,进画,得以供奉内廷。受艾启蒙、贺清泰影响,写实功力益深。他于乾隆二十四年画出了《盛世滋生图》卷。而后又画出了著名巨作《乾隆南巡图》(共十二卷)等历史画卷。他的绘画继承了《清明上河图》等艺术形式,以散点透视法来描绘山水城池,把现实主义手法运用于绘画之中,其意义更大。
古代绘画看端午
南宋 浴婴图 (局部)中 描绘端午节为孩子进行芳香药浴的场面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 五月竞舟 (局部) 郎世宁
江阁登临颇欲胜,中都子弟冶游成。
盛朝已附屈原老,竞看龙船载妓新。
清 金挺标《群婴斗草图》
清 方士庶《端午百禄图》
清 郎世宁《午瑞图》
-
上一篇: 清初绘画:独创主义者
-
下一篇: “马一角”的局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