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中国文人喜爱梅花,认为它是不屈精神与高雅情怀的象征。
金农的画,造型奇特,尤其是画梅,为后世所称重。其入室弟子罗聘,号两峰,也是扬州八怪之一,继承了金农优点,亦工画梅。翁方纲,字正三,号苏斋等,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书法家、金石学家、诗人、鉴赏家。翁方纲官至内阁学士,虽位高权重,名满天下,但对布衣终身的罗聘及其师金农非常欣赏,这是源于他们之间的“梅花心事”。
翁方纲在其一生众多的金石书画交游者中,罗聘并不算瞩目的一位。虽然他俩还同时与黄易、毕沅等著名金石书画学者相往来,但是相比这些偏重于金石碑刻的学者,翁方纲与罗聘的交往却少不了梅花这个主题。而由于罗聘与金农的关系,他们在话题上就往往少不了金农,这是他们之间特有的“梅花之交”。
自古中国文人喜爱梅花,认为它是不屈精神与高雅情怀的象征。这一点,画风独特怪异的扬州八怪中的金农与罗聘不例外,书风中正平和的翁方纲也不例外,高洁清雅的梅花正如他们的君子之交,平淡若水,纯粹如雪。
翁方纲虽然比金农小46岁,但与罗聘同岁,所以翁方纲与罗聘除了在爱好上有相同的地方外,也由于他俩是同龄人,从而显得更加默契。罗聘师从金农且继承其画梅,对金农的认可自不必多说。对翁方纲来说,虽然翁、罗在40岁时金农便去世,但这并不阻碍翁方纲对金农的无限敬仰,在翁方纲晚年,看到金农的《墨梅图》时依然禁不住赞叹:
谙公房里拈禅偈,朱草林中记兴深。
个个冰珠清峭影,难传湖舫妙明心。
而罗聘,则很乐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去和翁方纲讨论。作品中,除了以梅、竹等主要题材为内容的画作之外,还有砚台、墨块等,翁方纲在这些作品上不是作跋就是作铭,以抒其意。有一次,在给罗聘画梅花的砚台作铭时,翁方纲还看到有金农的铭语在上头,便说:“末七字,是冬心(金农)自铭写经砚语也,以此语铭此砚,正是梅花心事。”此梅花心事,说出了他们心灵之间最为相通的梅花情怀,在金农眼中的“树无丑态香沾袖,不爱花人莫与看”之梅在这里找到了爱花人。在之后翁方纲为罗聘题写的金农自写真作品上,许是看到了金农自画像,便有了如下之诗,拜谒这位老来依然鬓未华的金农,如同其杭州同乡——那个同样也以爱梅著称的北宋西湖处士林逋一般澹然自逸:
此老依然鬓未华,太虚为室养丹砂。
空山悟处非关雪,迦叶拈来岂有花。
双树影堂开石钵,一条楖栗袖青蛇。
诗林朱草苏斋谒,何似西湖处士家。
不同于当时的画坛主流四王吴恽,以金农为首的扬州八怪所创的新风格在当时看来是很另类的,是一时不为人所接受的“非主流”,金农书法特有的“漆书”与奇异的墨梅,必然在初始阶段要经过一段孤独。正如他所说的“画毕自看还自惜,问花到底赠何人”之句,和早他一百多年的徐渭自题其墨葡萄为“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一样地如出一辙,使人感叹。但有了他的梅花传承人罗聘与梅花知己翁方纲,便使得这些孤独如梅的文人们惺惺相惜,金农笔下的梅花也不再寒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下一篇: 扬州八怪之首,揭秘金农的生平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