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史上有两个辉煌的时代,一个是魏晋时期,一个是唐朝,晋人时期的书法已经基本发展完备,所有书体都达到了一个顶峰。
到了唐代,书法整体的气格为之博大,充满了大唐的气象。然而,唐代的书法真迹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可谓寥若晨星。
直到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开启!
在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有一座尘封千余年的石窟洞穴,石窟鳞次栉比的排列着,历经了千年的风沙,历代鲜有人问津。
唐人经卷《草书法华经》部分
光绪26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的清晨,一位看管莫高窟的农民道士,在无意间打开了这道饱含中华文化宝库的大门,从此许多珍贵的唐代文物便重见天日,藏经洞被打开之后,大量的国宝文物外流,被俄国、法国、英国、美国或换取,或哄骗,或利诱,带到了海外……余秋雨先生在《道士塔》这篇文章当中曾有过详细的讲述。
在这座宝库当中,有着大量的前人书法墨迹,从北魏到宋代的海量文物都封禁在了此洞当中,仅手抄本就有2万余件,其中不乏大量失传了的珍贵文献。
唐人经卷《草书法华经》局部
关于此洞为何被封禁,历代说法不一,我们也不做考证,在这座藏经洞当中,有大量的唐代小楷和草书墨迹,代表了唐代的书法的至高水平,也是今人迹近古人书法的绝好墨迹。
其中有一件草书经卷《法华经》,堪称极品。此作如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极少数能留存在国内并且被保存完好的唐人草书真迹。
唐代有笃信佛法的传统,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所以有着大量的经书需求,在印刷术不够发达的时代,手抄经书,并为了一门炙手可热的工作,这些“抄经人”古代称之为“经生”,他们的来源很广,有落地秀才,有出家僧侣,甚至有显赫的书法家,但无一例外,都是“持证上岗”的人,字要写得好,抄写的时候,要有“沐浴更新、焚香晏坐”等等仪式。
唐人经卷《草书法华经》
而往往给一些帝王将相抄经的人乃是当朝的一些大书法家,这些被抄写的经卷就被封存在了敦煌的藏经洞当中。
这卷唐代草书的经典《法华经》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我们从整体上看这件作品,实在是令人惊叹,有着明显的唐人气度,这便是时代的气格,是一幅字能够扑面而来的气息,下笔精稳而从容,气度高贵而娴雅,字的内部空间充满了矛盾冲突,在行气上又能够顾盼生资,是真正的唐代草书神品。
唐人经卷《草书法华经》部分
草书的气度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宋人不及唐人,不在于技法而在于格调。唐人草书中的经典,有《书谱》,堪为草书范本,有贺知章的《孝经》,展现了大诗人独特的草书造诣,这件《草书法华经》则代表作为当时最高水平的草书技巧。
其技法上来看,《草书法华经》继承的是六朝笔法,写字“一搨直下”,善于用锋。结字上注重欹侧变化与空间大小和疏密的变化,在线条的粗细上也做了精微处理,当然,这些变化也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个时代的艺术审美的底色,此为后世学草书者所不曾梦见的境界!
唐人经卷《草书法华经》局部
当代人学草书,若能将此帖作为范本,你对于草书的领会将更上一层楼,此作能直接晋唐之门户,将这卷草书写经学习精透,在草书上你就不会走弯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