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据说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取名为寅。
唐寅阅历广泛,入世较深,绘画题材所涉及的山水、人物、花鸟、楼阁都无一不精,如王稚登《吴郡丹青志》所载:“评者谓其画,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曾先后学沈周、杜堇、周臣,并上溯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南宋四家,元代王蒙、黄公望、赵孟頫诸大家,融汇贯通,博采众长,形成以“院体”画工细为主而兼具文人画笔墨意趣与气格的自家面目,师古而不拘泥于古,不拘一格,独步画坛,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寅 《双松飞瀑图》
唐寅波折的人生经历虽然使他郁郁不得志,但也激发了他艺术的创造力,为他的绘画注入了生命力。山水画具有一种使人即在社会之中,又能超脱于社会之上,不在自然之中,却能移情于自然之内的精神提升作用和心灵净化效应。中国画在本质上并不是“应物象形”的画,而是整合人生的“道”。以松树作为山水画中物象表现的对象,体现其人格上的挣扎精神上的愤怒与反抗,其姿态形象亦是唐寅山水画构成元素的典型符号,松树的人文精神是其人格的写照。 唐寅以松树为其画面树类之主体的代表作品有《清溪松荫图》《山路松风图》《山水图》《春游女几山图》《松林扬鞭图》《茅屋风清图》等。
唐寅 山水图
纸本 轴 浅设色 130.1x65.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山水》中沿岩两松矗立,蚪枝盘结,似蛟龙腾空而起,络筋骨展四肢,动如惊雷,两棵松树墨色前浓后淡融于整体布局之中表现出画的意境,树后高峰孤耸塞天,笔墨简淡,境幽人静,自成气象。画面题诗“松间草阁倚岩开,岩下幽花绕露台。谁扣柴扉警鹤梦,月明千里故人来。”《庄子·德充符》说:“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霜雪对松来说是一种历练正如孟子所推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相似。“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艰辛和磨难是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虽说傲霜斗雪更能体现松树坚韧不屈的性格,可画中的松树不是处在雪景之中,但所表现的恰是唐寅积极向上的态度,却归于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生不得志处处被压抑,逃不出生活的樊笼,而屈于无赖苟且偷生,然又安放一处心灵净土。类似《画山水》构图和体现意旨的还有《东篱赏菊图》题曰“满地风霜菊绽金,醉来还弄不弦琴。南山多少悠然趣,千载无人会此心。
唐寅《清溪松阴图》
《清溪松荫图》画一高士坐在松荫下昂首观景,陷入沉思,一位随从捧书而立,高士身上的线条端庄、静穆,势态清高;画面上的远山如巨碑,山头作密峦,渐渐虚去,山腰用云勾,使成烘断,而其中的松树穿插在岩壁之间,古藤缠绕,又随风摇摆之势,用笔老练。画面左上角题诗曰:“长松百尺荫清溪,倒影波间势转低。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暗含作者陷于困苦愁蹙,怀才不遇,而又希望摆脱困境施展才华,实现初衷之抱负的心愿。
唐寅《山路松声图》
绢本设色
纵194.5厘米 横102.8厘米
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山路松声图》画中崇山峻岭赫然在目,凌云古松迫人眉宇,山坳间流泉倾泻,次第跌落,山间小道曲折隐现,路转峰回,幽然自远;叠泉旁,深壑间,木桥飞架,高士立桥上袖手遐观,抱琴童随后。笔墨精细,远景重山巨嶂则很简略,用笔草草,全幅虚实相间,境界清旷,画面右上角上题诗曰:“女几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错而有序龙鳞般的树皮,庞大繁茂的枝干,密不透风的松针,彰显着强大的生命力,给人类心灵巨大冲击。《荀子·大略》:“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苛,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它不仅以树木伟岸的形象进入人类的审美领域,更是以一种坚韧进取人格化的象征进入人们生活,这正是唐寅山水画中频繁出现松树之原由,松树在他画作中占其树类之主体,正如他一生坎坷,不畏困苦始终以一颗积极进取之心寄情于丹青,松树是其人格的写照,也是其人生跌宕起伏,百折不饶,与命运多舛抗衡的真实写照。
唐寅《松林扬鞭图》
绢本设色,145.3X72.5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图绘春雪消融,鲜花盛开的季节,文人逸士策马扬鞭结伴郊游的美好景致。画心左上角有画家自题七言诗一首:“女几山前春雪消,路傍仙杏发柔条。心期此日同游赏,载酒扬鞭过野桥。”。
唐寅 骑驴归思图
唐寅 春山伴侣图
唐寅 溪亭对弈图
唐寅 步溪图
明 唐寅 湖山一览图
唐寅 白云青嶂图
唐寅 山水
-
上一篇: 乾隆:我是这样学赵孟頫的...
-
下一篇: 金农的“失败”,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