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坚守一生

来源: 互联网收集【声明】 编辑:小木 发布时间:2024-05-28 1.1k 阅读
  • 举报

    吴冠中:坚守一生

    通古今之变,成中西之美

    “如果说吴冠中在美术史上有什么贡献,那正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霖灿所表述的‘通古今之变,成中西之美’。吴先生打通古今中西,他理解古今艺术变化规律,融合中西艺术之长,创造了一种新的、有独特个性面貌的艺术风格。”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邵大箴说,综观吴冠中一生,他是一位有真性情、不说假话的人,是有思想、有创新精神的大艺术家。他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当代中国艺术有重大贡献,他的艺术在文化界和广大群众心目中引起广泛的共鸣,他为中国艺术在世界上争得了荣誉,他作为革新家的形象会永远记载在中国艺术史册上。

    吴冠中:坚守一生

    吴冠中自画像

    吴冠中是民国时期最后一批被公派至法国留学的美术生,也是出去的3位学生中唯一在学成之后选择归国的。他带着对祖国故乡的深情和责任回来了,并从此引导了20世纪中国画坛的“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探索,是20世纪至今中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

    吴冠中曾说:“你们要看我,就到我的作品里找我,我就活在我的作品里。”在其百年诞辰之际,由中国美术馆和清华大学举办的“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中国美术馆藏吴冠中作品57件、清华大学藏1件,虽然作品数量不算庞大,但涵盖了吴冠中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从中亦可窥见老先生的艺术道路,以及其重要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精神。

    “失去的只是笔墨的旧时形式”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1936年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李超士、常书鸿、关良、潘天寿等大家,1947年入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195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吴冠中:坚守一生

    1977年,吴冠中正在广西龙腾县写生

    无论是吴冠中早年在国立艺专时的学习经历,还是其青年时期对文学和唐诗宋词的热爱、对鲁迅的崇拜,或是对散文和诗歌的创作,都体现出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他认为中国传统艺术最宝贵的是“韵”,因此,相较于实,吴冠中在绘画中更为注重虚的东西,他看对象的时候也是从虚的角度去看。“他是一个一直追溯中国绘画源头的人,所以最后才能走向未来,走向新的未知的世界。”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中心主任刘巨德说。

    吴冠中:坚守一生

    吴冠中在工作室

    作为对传统有着深入研究的艺术家,吴冠中明确地知道传统笔墨的精美之处,但与此同时,他认为对于水墨画而言,笔墨仅仅是一种手段,“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式,无从考虑将呈现何种体态面貌。也许将被咒骂失去了笔墨,其实失去的只是笔墨的旧时形式,真正该反思的应是作品的整体形态及其内涵是否反映了新的时代面貌。”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吴冠中率先著文反对美术作品空洞的说教和形式主义,他认为内容要通过形式表达出来,没有恰当的形式,内容无法感动大众。他的这一主张和他的绘画实践成果,推动了20世纪晚期中国艺术走向现代的步伐。

    吴冠中:坚守一生

    逍遥游 1997年 吴冠中 145×368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吴冠中的绘画源于写实,逐渐走向表现。他对西方抽象艺术很有研究,尤其关注印象派以来的西方现代艺术,但最终没有走抽象主义道路,而是选择在自己的水墨创作中不断输入中国写意元素和抽象元素。在具体的艺术语言上,吴冠中更多用流畅灵动的露锋线条来表现对象,虽然明显保留了一定的书写意味,但早已远离了“书画同源”的传统。吴冠中还善于根据不同题材内容与内心真实的艺术感情找到相应的笔墨方式,将点、线、面、色彩灵活地融合在独特的构图之中。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艺术形式和内容也必须不断创新改变。艺术如何紧跟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特征?吴冠中的方法是写生,从自然和生活中汲取养分。

    吴冠中:坚守一生

    建楼曲 2000年 吴冠中 49×45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他说:“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了某一艺术形式,但仍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风筝不断线,不断线才能把握观众与作品的交流。”意思就是绘画不能脱离生活,即使是在抽象艺术探索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完全抽象。所以,鳞次栉比的密密麻麻的房屋构成了《围城》,漫天飞舞的墨点(蒲公英)构成了《播》,墨线(脚手架)和红、黄、绿色块(脚手架上作业的建筑工人的衣服颜色)构成了《建楼曲》。

    融合中西 推民族于世界

    从20世纪初开始,“中西融合”一直是油画民族化、中国传统绘画探索的重要方向。吴冠中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始终坚持“中西融合”的艺术实践和探索,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现代绘画交融贯通,创造出具有民族个性的中国油画样式和现代中国水墨画样式,并且成为全球语境下备受认可的优秀中国绘画范式。

    吴冠中:坚守一生

    吴冠中 播 69×69cm 纸本水墨 中国美术馆藏 2001年

    吴冠中在上世纪40年代留法时接受的是现代艺术教育,那时的西方已经打破了模仿再现的绘画规则,吴冠中在后来的印象派绘画中看到了西方现代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的相似性和亲和性。他认为,中国传统绘画从源头来看,从来就没有过要追求精准模仿、再现对象这一目标,文人绘画一直是从虚的角度认识世界。刘巨德认为,在这一点上,吴冠中看到了中西文化、中西绘画在现当代中的相似性。所以他的形式美,可以说是在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亲和相似的情况下诞生的。

    吴冠中:坚守一生

    吴冠中 飞越戒台 60×76cm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2008年

    谈及当初坚持回国的原因,吴冠中曾说,他当时在巴黎看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中“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句话对他触动非常大。他感觉到,当时身处的巴黎不是属于他的土地,在这里没有乡土的情感,他艺术的根在中国,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所以他回来了。回国后,他不仅在中西融合的艺术创作中不断探索,也倾注极大热情向国人介绍西方的现代艺术,并多次在《美术》杂志公开发表言论鼓励中国的艺术家向西方学习。他说:“我并不喜欢追随西方现代艺术诸流派,洋之须眉不能长我之面目。但借鉴是必须的,如果逐步打开东、西方的隔阂,了解人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趣味,则抽象派在一定社会条件中的诞生也是必然的,没有什么可怕的。”

    吴冠中:坚守一生

    吴冠中 荷塘春秋 92×73cm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1996年

    吴冠中不仅将西方的现代艺术和文化带到了中国,他更把蕴含着中国民族精神的绘画带到了世界。1992年3月至5月,英国大英博物馆破例举办了“吴冠中——一个20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引起了空前反响。英国《国际先锋论坛报》艺术主管梅利柯恩当时发表了题为《开辟通往中国新航道的画家》的评论文章,开宗明义地写道:“发现一位大师,其作品可能成为绘画艺术巨变的标志,且能打开通往世界最古老文化的大道,这是一项不平凡的工作。也许为此才促使东方文物部的负责人罕见地打破大英博物馆只展文物的不成文规例。”梅利柯恩在对《双燕》《高昌遗址》《荷塘》等10幅代表作品评述后认为:“仅上述这些作品,便足以使这位73岁的画家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画坛上的巨人。”因为梅利柯恩的重要地位和极力推崇,欧洲其他媒体如《泰晤士报》、BBC等也相继对展览作了评论和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使得吴冠中和中国绘画艺术进入了国际视野,此后也被邀请至法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展出。2002年吴冠中获选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成为全球获此崇高荣誉的首位中国艺术家,这是对他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为世界绘画艺术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肯定。

    发现我们没看到的秘密

    众所周知,吴冠中不仅是一位成绩斐然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具有反思精神和自由意志的犀利的批评家。让他在上世纪80年代迅速在国内引起广泛影响和争议的,正是他提出的“笔墨等于零”“关于抽象美”“形式美”等观点。吴冠中的这几篇文章作用很大,不仅矫正了“文革”时期中国美术界流行的错误理论,也批评了20世纪50年代美术界一度流行的主题决定论和题材决定论,带动了整个美术界进入集体反思。

    吴冠中:坚守一生

    都市之夜 1997年 吴冠中 145×368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有人质疑,吴冠中一生讲形式美,从来没有参与过重大的历史性题材创作,他对社会有什么担当?他为何这么重要?对此,刘巨德以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介绍的艺术家是马列维奇、康定斯基、夏格尔,而非我们所熟悉的列宾、苏里科夫、马克西莫夫为例作了回答。为什么马列维奇、康定斯基、夏格尔是俄罗斯的骄傲?他们中没有一个人的艺术创作是以反映俄罗斯重大社会历史题材为主,但他们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的视觉角度和通道,对世界艺术史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改变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们发现了世界还有另一个我们没有看到的秘密,这也是吴冠中先生的贡献。”刘巨德说。

    吴冠中:坚守一生

    欢乐的梦 2007年 吴冠中 48×45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思想的启蒙往往比行动来得更为难得和重要。吴冠中一直以来都强调艺术家要有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思想家,他的许多文章和绘画作品都有现实意义或精神内涵。他反复强调艺术家要用艺术感染大众的思想,提高大众的精神境界。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吴冠中之所以能成为人民艺术家,就是因为他那种独立自由的艺术精神和思想。他说:“吴冠中把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传统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把对社会主义建设不同发展阶段文化现象的思考,以及他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对美的认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今天我们喜闻乐见,思想性、艺术性、表现性都精湛、精深的艺术作品。”

    吴冠中:坚守一生

    山村晴雪 1964年 吴冠中 91.5×91.5厘米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为什么吴冠中的画在今天还能受到国内外那么多人的追捧、喜爱和研究?他的画里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认为,秘密就在“风筝不断线”这几个字里。“作为中国少有的几位人民艺术家之一,吴冠中始终把自己当成人民中的普通一员,与人民心连心,并且深入生活、了解生活。他希望能更多表达人民看得懂的东西。”谢维和说道。

    吴冠中:坚守一生

    知音 2008年 吴冠中 48×60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我想造一座桥,是东方和西方、人民和专家、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桥。”吴冠中终其一生都在实践着这样的艺术追求。他为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所作的贡献涵盖方方面面,但其在艺术方面活跃的思想和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才是留给后人的最好艺术遗产。今天,我们纪念他,本质上是在讨论这种吴冠中精神给予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