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与黄秋园山水画特点对比分析

来源: 互联网收集【声明】 编辑:小木 发布时间:2024-06-16 582 阅读
  • 举报

    张大千、黄秋园分别在1946年、1948年临了同一幅宋人作品:大千取名《仿巨然晴峰图》,秋园取名《江山密雪图》。

    1946年,张大千绘画事业处于一个巅峰时期:三上峨眉、赴沪办展,先后参加法国巴黎赛那奇博物馆、现代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画展。

    《仿巨然晴峰图》(见翰墨轩《名家翰墨·张大千前期山水画特集》第77页)有张大千的挚友谢稚柳题词,称此作为张49岁(当是虚岁)临巨然笔。这在张大千作品中极少见,为其生平杰作,深为难得。

    张大千与黄秋园山水画特点对比分析

    张大千 仿巨然晴峰图  168cm×65cm  1946  藏地不详


    黄秋园则在35岁前后忙于江西裕民银行搬迁之事,因不愿从政,辞职后专心绘画。资料显示,他那时的作品保存极少,仅有34岁作《柳溪读书图》、35岁作《江山密雪图》(见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黄秋园专辑》第15页)、《阿阁图》等少数几幅作品。

    宋初(或五代)僧人巨然师法董源,笔墨秀润,善为烟岚气象,山势峭拔,多作长披麻皴,山峦多矾头(用淡墨点染而成的草木蓊郁、卵石累累的山头),极有气势,景色幽美,与董源合称为“董巨”。其画作流传有《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层崖丛树图》等。

    大千所临虽仿巨然,但在常见的巨然作品中此图风格较少见到,或为托名,但当属宋人风格,或为董巨画派传人风格。

    从大千的临作可以看出他对董巨风格理解之深、用功之精、笔法之准,但此图已加入许多自己的风格。如画树明显有大千的痕迹:树疤、树节、树叶、出枝、丛林、流水无不显露大千笔法。以巨然代表作《秋山问道图》与之相比较,更明显看出大千在此图中用“面”多于用“线”,确切地说山石多用墨和色渲染,皴擦多于用披麻皴的线。

    巨然画却多用浅绛,披麻皴用线绵绵内敛,气韵不绝。山顶矾头皆用那种虚虚实实的空心焦墨点于其上,极为醒目,也更富装饰味。沙渚的碎石也用焦墨提醒,与上呼应。

    大千的画却改而化之,利用色、墨的多次渲染,减弱了山头轮廓的明显界限及装饰性,加强了浑一性,使得远山山头浑然一体,郁郁葱葱,更增强了真实感,在原画的基础上创造出可媲美原作的艺术品。

    张大千与黄秋园山水画特点对比分析

    黄秋园 江山密雪图  128cm×69cm  1948  藏地不详


    秋园先生的《江山密雪图》却是仿元人的《万山飞雪图》(见《艺苑掇英》第46期第1页),元人又是仿宋人的。黄秋园此图构思以及景物等与《万山飞雪图》皆同,唯一夏一冬而已。此画基本保持原画风貌。树木用宋人寒林法,干枝遒劲,有浓淡层次,含烟带雾。石头多用斧劈皴。天空与水略作渲染,烘托出一种白雪皑皑、万物皆睡的意境。朱砂点成的丛树构成了一种寒里带暖的情调,让人感到大自然蕴藏着无限的生机。

    秋园借用宋、元人的驱神遣鬼之笔,令江山改色、四季更替,仅取原作的构图,而使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变得冰清玉洁、万籁俱寂。这幅画的渲染极为适宜,毫无做作之感,让人浑身透着寒意,却又不觉得荒寒、萧杀。这幅画已很难见到巨然风格的影子,只觉得颇类宋画风格。

    此图不论设色、渲染还是用笔,都显示出年轻时的黄秋园超群的一面。尤其是他的界画功底已经有了相当高的造诣。

    此后的三十年,黄秋园在临摹古人作品上用了大量时间,含英咀华,驱遣百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除了那种博大幽邃、浑厚华滋的“庐山系列”作品,他又从太湖石盆景中悟出一种表现嶙峋山石的画法—后世称为“熔岩皴”或“岩石皴”。他运用这种新的技法,在宋画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此时的作品包括《仿关仝山水》《仿郭熙早春图》《仿李唐万壑松风图》以及最典型的《江山雪霁图》(见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黄秋园专辑》第198页)。

    张大千与黄秋园山水画特点对比分析

    黄秋园 江山雪霁图  136cm×103cm  1978  黄秋园纪念馆藏


    《江山雪霁图》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一处用大面积笔墨渲染,天空与水都是纯净的,不着一丝笔墨而使人感到寒彻入骨,且纯净入髓。这种画法是前无古人的。

    对于雪景山水,即使是大师级画家张大千也视为畏途,宋代大师范宽、王诜、赵佶等画雪景也都将天、水渲染,以衬山之素、雪之白。

    创作《江山雪霁图》的时候,黄秋园的笔墨功夫已修炼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以笔墨的“一画”之理,带动丘壑山林的生发变化,一笔生万笔,万笔归一笔,表现山石凹凸以及树木的形态,完全都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无一败笔,惜墨如金。我们可以想象他画完这幅画时洗笔的水仍是清澈、纯净的。

    《江山雪霁图》近视皆是曲短小线,无有空间;而远观则寒树成林,含烟纳雾,苍苍茫茫,与树后的山石形成一个既离又合的空间。这与我们看黄宾虹的画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宾虹的画近视水墨斑斓,几不类物象;远观则一片山岚雾气,情幽思远,景物粲然。一个用墨创造出崭新的世界,一个用笔创造出另一个崭新的世界,都可谓前无古人。

    黄秋园这幅画还有一大特点,同样是远处的水,同样用许多笔墨描写它们的形态走向,却能与水边的山石拉出立体空间关系,分出质感,听见水声,由远及近,这不能不让人心服口服,五体投地。这幅画乃秋园先生凝聚毕生功力,一气呵成,完全不见宋人的刻意,而是随心所欲,游刃有余,是一幅真正的大写意山水。

    张大千先生《仿巨然晴峰图》的笔墨及设色着眼于夏天繁密的树林、草木华滋的山峦,但也只能与黄秋园先生前幅《江山密雪图》成完璧一对。黄秋园先生后期的《江山雪霁图》,无论是笔墨的新奇、意境的高古还是皴法的独特,都将注定是无匹的。


    1992年12月29日初稿,2017年再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