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无保修” “无退货”(六一特辑)

来源: 互联网收集【声明】 编辑:小木 发布时间:2020-09-26 487 阅读
  • 举报

    艺术教育“无保修” “无退货”(六一特辑)

    艺术教育“无保修” “无退货”(六一特辑)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祝全天下的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天性需保护,教育无保修,希望家长和老师们一起

    呵护孩子天性,鼓励孩子的创造!



    艺术教育“无保修、无退货”,一旦儿童接受了不正确的学习和思维方式, 是很难纠正和改变的。

     

    儿童画画儿缺乏自信的十种表现:一、经常说“我不会”。二、画画时怕别人看。三、怕画不像,习惯用橡皮。四、只会临摹,不会想象。五、不敢画,怕画错了。六、定型性形象重复,如,画多少幅云彩、小鸟造型都一样。七、画不出来。八、要求别人陪着画。九、画画时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十、画不大,形象有棱角、窝憋,线条不流畅。

     

    孩子做事与成人完全不同,成人是知道自己不行,期望以后通过学习才有可能行,知道了自己渺小,以后才有可能通过努力高大。儿童学画的主要动力是自信,如果儿童知道自己不行,以后可能更不行,连继续学习的动力也没有了。所以,孩子的“骄傲”是自信,孩子的“显摆”是觉得行。这是孩子正常心理反应,不是错。

     

    有家长说让孩子画画儿不是孩子有多喜欢,而是通过绘画来磨磨孩子的性子,让他能坐住了。这个说法多少有点问题,孩子能否坐住大多不是性格问题,而是家长让他干的事喜欢不喜欢。如果孩子不喜欢画画,家长偏让他学习绘画,这个孩子坐住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家长连孩子喜欢什么都不知道,是不可能了解孩子兴趣的。孩子喜欢的事你让他干了,他的需求得到满足了,也就坐住了。如果孩子的美术兴趣需要通过纪律来维持的话,也说明了绘画对这个孩子没什么吸引力,学画的意义不大。

     

    艺术教育“无保修” “无退货”(六一特辑)


    家长别把儿童画画儿太当个事,它跟小孩儿玩沙子没什么两样。画完了任你评说, 玩完了扭头就走,这就是儿童做事的天性,他们没那么规矩。

     

    家长见幼儿画完画签的名歪歪斜斜,觉得不好看,就教给幼儿写字。其实,真的没必要。一是,幼儿写的字歪歪扭扭正好配画的线条歪歪斜斜,字画相映成趣,好看着呢!就如同水墨画的题跋,字画是一体的。没有比幼儿画好画,家长给题上名再难看的了。这如同穿衣服,上身西服革履,下身缅腰大裤裆,一点儿也不搭。其实,幼儿是在画字,不是在写字,在幼儿学龄前就教他们规矩的学写字是不对的。

     

    艺术教育“无保修” “无退货”(六一特辑)

    小花  胡熙萌  4 岁


    儿童画画是玩儿,是游戏,是发泄,是平衡心理,是自我调节。家长不要把儿童画与专业扯到一块。儿童画不是专业,是游戏的另一种方式。画画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了画本身。

     

    儿童画画的注意力大都是无意注意,而无意注意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或干扰。比如,在上课前妈妈告诉他,好好的画,下课后带你到姥姥家吃饭去。就这一句话对儿童就有很大影响,能静下心来完成自己想法的儿童不多。当然,这不是儿童的错,是年龄的事,如果儿童不受影响,倒反而不正常,那就不是儿童了。家长要是细心一些,多从教育的角度看问题,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出现。

     

    如果家长在孩子画画儿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作画时的快乐,不用看作品也能知道孩子今天的画是否成功。因为,看孩子的画不是看是否干净、漂亮、像,而看孩子作画的态度是否投入。仔仔细细画了不能说就是认真,投入了才叫认真,即便是画面“乱七八糟”也不能说是不认真。换句话说,只要孩子在画画儿中得到快乐, 就是孩子和教师的成功。

    艺术教育“无保修” “无退货”(六一特辑)

    毛毛虫  韩俊婕 7岁 

     

    有的孩子在家不画画,说是没可画的东西。其实,生活中有好多身边的事物都可以入画,只是孩子没注意到,说明孩子还缺乏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如果孩子能用心去想、去发现、去做,就能找到可画的有趣的东西。小到一个发卡、手套、蝴蝶结,大到锅碗瓢勺、自行车、摩托车。每一件生活用品都是可画的题材, 关键是要做一个有心人。


    艺术教育“无保修” “无退货”(六一特辑)

    手套  孙阳 6岁 

     

    兴趣是儿童画画的主要动力,兴趣需教师和家长一起去培养。一个儿童一旦对某事物有兴趣,那么这个儿童的注意力、耐心、主动性都会明显增强。儿童绘画不能用规矩去约束,规矩只能破坏兴趣,迫使孩子走向家长意愿的反面。兴趣只能来源于热情、体验、赞美、肯定。

     

    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并不是只要是上课时间就能保持精力旺盛。往往开始上课时还都能精力集中地踏实做事,到后来就不认真了,即便是老师好好劝说,最后画上去的效果已不能与前者相比,敷衍了事的占多数。教学中还看到,当家长想听听孩子一堂课下来的“成果”时,教师往往会对孩子的画作些点评,家长听老师说得有些道理,就想让孩子也听听,等把孩子从别处叫来时,孩子的心早已不在画画上了。

     

    艺术教育“无保修” “无退货”(六一特辑)


    懂教育的家长问孩子今天画得开心吗?不懂教育的家长问孩子,我看你画得像不像。

     

    表扬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鼓励孩子画画的方法,但如果家长平时不注意学习不懂得教育,只是一味地表扬,孩子怎么画都说好,画成什么都说好,也不一定就是好事。一开始这样会起一些作用,当孩子发现画什么怎么画都会得到表扬时,这个表扬的作用会越来越少。盲目的肯定,不切合实际的表扬,使孩子变为虚荣,也使家长的审美“水平”在孩子那里受到质疑。所以,家长要多学习逐步做到“靶向”表扬, 具体表扬,细节表扬,这样的表扬会使孩子更有信心更喜欢画画了。如果怎么做都得到表扬,漫无边际的表扬,孩子就会为表扬做事不好好的画了。本来表扬是很好的方法,但如果“滥用”也会起到不好的结果。如果孩子自己觉得画得不好,没有信心,但却得到家长的“意外”表扬,这个“太突然”的肯定,反而让孩子觉得自己缺少自信,更自卑了。

     

    艺术教育“无保修” “无退货”(六一特辑)


    有家长认为:儿童画的课堂有点太随便了,也应像数学课那样学生在看黑板时目不转睛,坐着笔直不动,班内“鸦雀无声”,没有好的纪律怎么上好课呢!其实,儿童画画很像做游戏,好的课堂气氛应是,学生在画画时谈笑风生,交头接耳,喜笑颜开,手舞足蹈,那究竟为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学龄前儿童还不会有意识的听课,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理和生理发育很难服从于某一专门目的,他们更注意的是事物的表象特征,喜欢自由的,形象的,好玩儿的,直接的方式游戏绘画,而严格的、正统的、规矩的、说教的方式只能引起儿童的反感而减弱了注意力。

     

    儿童的快乐有好多并不直接来源于家长的疼爱或物质上享受,获得幸福和愉悦感的大多是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想象和幻想。

     

    有家长说,孩子没入美术班时在家还画画,入班后在家却不怎么画了。如果家长不把孩子学画当成一种学业和技术来对待,就容易理解了。孩子画画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另一种玩耍。在班上他已经把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宣泄在纸上了,在一定时间内,画画的欲望已得到满足,心理获得了平衡,孩子在家画画的热情自然的就会有所减弱。

     

    对孩子最大的动力支持莫过于赏识和肯定。即便是孩子画得画“一塌糊涂”,家长只要能保持平静的心态,总是能找到可称赞的地方。有时,妈妈一句夸奖的话, 孩子一生不忘。比尔. 盖茨在写给妈妈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赏识对孩子来说是最强大的动力。

     

    艺术教育“无保修” “无退货”(六一特辑)


    在喜欢画画的孩子头脑里都藏着一个小精灵,这个小精灵就是一种艺术潜质,一种欲望,一种冲动。这个小精灵可不管家长需要什么,社会赋予他们什么责任, 人家就要自己的高兴,自己的习惯,自己的喜爱。能做到这一点的儿童才是真正把绘画当成兴趣的儿童。追求的过程也肯定是快乐的,自由的,并带有创造意味的,孩子也会从中得到最大的精神快感。

     

    有家长问我,孩子的画怎么总是很幼稚“长不大”呢?我倒觉得“长不大”不是坏事情,试想,一个五岁孩子的画,像是七岁孩子画的,是好事吗?这里面又有多少东西是孩子自己的呢?至少有知识被灌输的嫌疑。


    艺术教育“无保修” “无退货”(六一特辑)

    我的故事  侯宇泽  8岁

     

    当家长发现孩子喜欢画画后大多对此充满希望,但往往家长的期盼与儿童的想法有很大差别,甚至是相反的。那么,孩子画画时都在想些什么呢?我能感受到的信息是:


    1.孩子画画儿只顾眼前,不管以后;只为高兴,不为成绩,更不考虑将来是否往这个方向发展。


    2.只想画,不想学画。


    3.只管画,对画的道理不感兴趣。


    4. 只画自己,不想学别人。


    5.孩子最烦的是在他画画时有人在他跟前不停的唠叨,包括老师。


    6.孩子画画时不会考虑家长为此花了多少钱,耽误了多少时间,说了也没用。


    7.孩子画完画时最希望得到的是表扬、肯定,不是取长补短听取别人的意见。


    8. 孩子如果画累了,说不画就不画了,劝也没用,即便是明显的没画完,照样不画。如果家长一定要求画完。好,我就给你糊弄上了事。


    9.  虽然,孩子的画有构思,但从不知道什么是构思;虽然画出了画,但从不知道画画的技法。


    10. 孩子的画是推着往下画的,没有“意在笔先”。至于画的结果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从不往这个角度上想问题。

     艺术教育“无保修” “无退货”(六一特辑)


    有的儿童不愿把自己的作品给成人看,或掩盖自己的画。这种躲着成人的现象大多是儿童有过不被重视的经历,这使得他们已不想通过成人赞赏来肯定自己的想法,只得自寻其乐。如果我们成人能多从欣赏的角度对待儿童的乱涂乱画,成人就可能成为儿童展现自己想法的朋友,就不会躲避成人了。实际上,孩子的画还是很需要观众欣赏的,更希望父母能成为欣赏自己作品的第一人。

     

    儿童初始绘画,虽然很喜欢,但对画却很陌生,多少还有些胆怯,画面有可能不理想。如果家长这时对孩子的画给予充分地肯定,就会给孩子注入力量和信心。孩子用心去做了,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不让孩子去尝试,就永远不会成功。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画的树都往一边倒,如池塘两旁的树。画的房子没有墙, 里面的人看得一清二楚,以为孩子的脑子有问题。画上的这种现象只会出现在六七岁以下的孩子作品上。由于孩子年龄小,还不懂得自然界有透视现象,长大了自然会明白的。这时家长没必要非得从理性上去认识它,从科学的角度上纠正它。


    艺术教育“无保修” “无退货”(六一特辑)


    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家长执意在教师已经表扬、肯定的优秀作品中找出“缺点”,名曰以求“再进步”。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忽略孩子感受的做法会使孩子有失落感,孩子会认为“我怎么每次都有缺点,我怎么总是画不好”,这样孩子在画的过程中永远得不到自信和没有成功感。孩子在这样的心理负担下,还能轻松的去画自己的画吗?于是怕出缺点,怕出错误,怕画面不干净,怕丢掉了已在老师、家长心中已有的位置,去小心谨慎的追求那种根本不存在的所谓完美效果。我们家长要学会欣赏、享受孩子的作品,读懂孩子画的真诚、纯真、好玩儿、有趣,不要总是“拿着放大镜”去看孩子画中的“缺点”。


    评价一个美术教师教得怎样其实很简单,孩子画得开心、快乐就好,反之,不好。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画水粉画时,不是对孩子的画给予充分地肯定,而是一见面就指责孩子把颜色弄到脸上和衣服上。实际上,孩子脸上、身上弄上了颜色正说明孩子画画时是非常投入的。家长一方面想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去画,一方面又怪孩子弄脏了手脸和衣服。这两个事比较起来哪一个更重要呢?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是不可能同时解决好又画得大胆、又弄不脏衣服这个问题的。如果孩子畏惧家长不能弄脏衣服的嘱咐,那么孩子画画时就会非常谨慎,在这种精神状态下画出的画,“激情施放”当然与孩子无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