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球曾云:“陈淳书法画笔,自立机轴。书中有画,画中有书。遂起名一时。”
陈淳(1483年—1544年),字道复,又字复甫,复父或复生,号白阳山人,苏州府长洲县人。活跃于明成化至嘉靖年间。陈淳出生在文人士大夫家庭,祖父陈官至南京左副都御使,位望极高,工文辞,嗜好书画,家中有丰富的书画收藏,且与沈周、吴宽交往甚密,所以与其来往者多为贵官名流与文人逸士。
▲陈淳 草书墨花诗
陈淳的父亲陈钥为陈次子,字以可,一生未曾任宦曾作过地方上的阴阳正术。由于陈琋与沈周交善,而沈周与文林、文征明父子为莫逆之交,所以,陈文两家的交往甚为密切。陈淳既有家学的渊源,又师从文征明学习诗、书、画,加之其才华出众,青年时便崭露头角,受到师长的青睐与同辈的赞赏。
▲陈淳 草书七言诗
陈淳作为吴门书派的新一代,一方面继承了吴门前贤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不甘于步他们的后尘,而是寻找新的突破口,在这个问题上,陈淳是非常清醒的。他曾有过这样的思考:“道本无滞,人自泥之,苟会道体,行止何疑。勿谓轻疾,勿谓重迟,刻石为舟,人孰不嗤。欲息群噪,贞一树合,千章泉飞,百道彼何,人斯于焉。”
▲陈淳 草书五言诗
他认为“道”本来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人为的用“道”在禁锢自己,若能真正理解“道的本质,将“道”融会贯通与“道”融为一体,则无须怀疑自己的行止是否符合“道”的标准,也就是说,陈淳认为学先人,并非机械的模仿,也不必人云亦云,而是要学习他们的思想、方法、以及敢于摒弃时尚,跨越前代的勇气,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乃至无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突破前人。
陈淳的这种思想,一直贯穿在他晚期书法的变革之中。因此,他的书法既不象沈周,也不象祝允明,即使对老师文徽明,也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冲破其藩篱,别有寻讨。
▲陈淳 草书《雪夜对客》
陈淳晚期将大部分精力都倾注于行草书。因此,他晚期的书法成就主要体现在行草书上。陈淳的行书有两种:一为大行书,二为小行书。但不论是大行书还是小行书都不同程度的突破了吴门前辈。其中大行书尤为突出,陈淳的大行书有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加上他放任不羁的个性,以及他取法的对象李怀琳、林藻、杨凝式、米芾的风格也略有不同使得他在不同时段的作品也具有不同的面目。
但总体上来看,他的大行书是由粗放、浑朴走向以米家风范为主基调,再步入具有浪漫色彩的成熟书风。陈淳的狂草在前人的基础上也有重大发展,且是他所善诸体中成就最高者。
-
上一篇: 明代陈淳草书《墨花诗》册欣赏
-
下一篇: 画家边寿民《杂画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