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一约962),五代南唐钟陵(今属江西)人,字叔达,曾任北苑副使,人称“董北苑”。擅水墨及淡色山水,开创“平淡天真”的江南画派风格。宋沈括《梦溪笔谈》说董源“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他多以圆润之笔作披麻皴。董源的水墨山水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巨然学他并发展了他的画法,后世并称“董巨”,为五代至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
(图一)匀
此幅构图近景在下部偏左处,远景在右上角,约占上半部三分之二,中间有一些较虚的平坡中景。远山在右上方,题字在左上角。
先用炭条将上述近景勾出,再勾远景,定出位置后,将稿逐步加细。比例合适后定稿。
然后勾墨线,近景线条较粗,墨色较重,远处则相反。
董源早期作品,接近李思训画法,后期则倾向王维。董源是南方画派主要人物,他自创的风格是平淡天真。但从这幅画来看,仍带有早期风格,山石结构较险绝。因此勾画时要注意到棱角,但转折处应刚中有柔。
(图二)皴、擦、点
董源所在的江南,山青水秀。为了表现这种特色,他概括提炼出的皴法,线条柔和,即披麻皴,又称麻皮皴。画时中侧锋结合,干湿笔自然结合,皴时笔勿过湿,蘸墨也不要太多,先从繁密处开始,再向松散处扩散,从重到轻,从湿到干自然过渡。皴后加擦,近景皴密擦少,远景皴少,擦略多。水面沙滩用侧锋横拖。
苔点秃笔硬毫垂直落笔,以圆点为主。水草是长点,运笔露锋从上向下行笔,上尖,下稍顿。点时要注意做到“不齐之齐”,既不要过于整齐一致,也不能漫散无组织乱点。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说:“披麻皴如麻披散也,有大披麻小披麻。大披麻笔大而长,写法连廓兼皴,浓淡墨一气浑成,淋漓活泼无一笔滞气。此法始自董北苑。”
清安歧《墨缘汇观)说:“世传董源画山,多作麻皮皴,”黄宾虹《画语录)说:“董北苑写江南山,纯用圆笔中锋勾勒皴皱,遂为南宗开山之祖。”
图三)染墨
染墨应由浅入深,先调出一碟淡墨,染暗部,然后在个别地方加深。如树叶、近处的景物等。再从大关系上复染,以分出近中远。
此幅有几处虚的地方,例如三棵大树后边的平台和后面山峦下部,染时应该从有到无,不留笔痕,以表现轻云薄雾的形态。染墨于生纸上,如果不想留笔痕,可先将纸用喷雾器喷湿,趁潮干时染墨。但应注意,喷时要用清水喷匀,否则染就花。染时不要太湿,湿则洇出。因此,纸要半干,墨要少蘸,先淡后浓。
1,淡赭石:染树的枝干房屋木结构部分及底座虎皮石、船、人脸、远山。2.赭石:勾皴山石(不全染)3.草绿(花青调藤黄,也称汁绿):染芭蕉。
4墨青(花青调淡墨):点苔、点叶。5.三绿或草绿:染平台上部。
说明:
(1)山水画一般不染天和水,凡未指出染何色的,均空白不染。
(2)渲染:将色调好,染时按结构或远近分深浅。不分深浅的可平涂。
(3)点染:在墨点上面加色点,水分稍大,点与点之间紧密交叉,接近渲染。
(4)勾染:在墨线上用色勾线。淡彩画勾赭石线时,宜淡不宜浓,以免色压墨线。
(5)填色:在双勾轮廓线中填充颜色,留出墨线。
(6)画:以色代墨,画出一些树叶、远山等。即“没骨”画法。画不同于染法,应有笔痕,而染是不见笔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