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河北籍画家的丹青之美
古往今来,绘画始终是文明传承的重要介质,也是文明演进的生动注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山一样坚毅,水一样柔和”的性格书写在笔墨丹青之中,那里蕴藏着中华文化独特的审美观、自然观和价值观。近日,市民纷纷涌进河北博物院,参观“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争睹古代河北籍画家近在咫尺的丹青之美。
《游春图》(局部)
展子虔《游春图》
展子虔(约545—618年),隋代著名画家,渤海(今河北沧州)人。历经东魏、北齐、北周、隋朝,在隋代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其擅画佛道、人物、鞍马、车舆、宫苑、楼阁、翎毛、历史故事,尤长于山水。传世作品《游春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独具风格的画体,亦是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
《游春图》横80.5厘米、纵43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游春图》为大青绿着色绢本画卷,宋徽宗赵佶题签。全图描绘官胄士人在风和日丽、春色宜人的季节,到都城郊野“踏青”的游乐生活情景。
《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绘山川、人物、树石,并直接用青绿赭石涂染,不加皱斫,因而使画面达到了轻重有致,粗细自然,明暗间出的艺术效果,显示出富丽堂皇的古拙美,对渲染画面气氛,深化画意,都起了恰到好处的作用。
《游春图》是我国早期山水画在演变阶段的一幅重要绘画作品。它在山水画形式格局方面的突破,对我国山水画趋向独立画科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绘画中的山水,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陪衬出现在画面的。那时的画家作画,都把人物屋宇画得很大,把山水树石点缀得很小,客观物体之间没有自然的比例关系,所以人物虽画得极其妙绝,山水则往往粗成而已,古人称之为“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展子虔的《游春图》,在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发展成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
展子虔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画家。他的山水画风格为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宗,对后世影响颇大,而《游春图》历来被评家视为“开青绿山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渔父图》
许道宁《渔父图》
许道宁,北宋画家,河间人,生卒年不详。
宰相张文懿(964-1049)曾令许道宁为家中画居壁及屏风,并作诗赞云:“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由此也就得知许道宁大致的生存年月了。许道宁少年时好画,性调皮,看到有睡相极难看的,就画其陋相挂于酒肆,识者皆笑。人怒,殴击他至碎衣破面,而他依然不改。后来游太华山,见峰峦叠翠,美不胜收,遂有志于画山水。起先不过信手拈就,后游览至京师汴京(今河南开封),当时画坛“惟摹李成”,他也就渐入其门。他在端门外以卖药为生,有赎者,他就随送一张自画的山水林木予之,人皆称赞其画精妙。他也许是历史上以画作促销礼品的第一人,这给他的药材生意带来多少商机不可知,但他的画名却因此广为传布,一些达官贵族也纷纷延请其画,声誉渐起。而他的画,起先也淹没在“一派李成”的潮流中,难得的是他在中年成名后,“又能变通”。《图画见闻志》称其“唯以笔墨简快为己任,故峰峦峭拔,林木瘦硬,别成一家体。”
许道宁传世经典《渔父图》亦名《秋江渔艇图》《渔舟唱晚图》,采用“三远法”构图,描写江边的山光水色。深秋时节,木叶半落,三五渔舟荡于宽阔的睡眠上,旅人或沿溪桥长堤而行,或挽马待渡。山岩壁立,列嶂耸峙,山谷蜿蜒幽远,溪水盘曲潺湲。画家充分发挥绢本笔墨浑融的特点,山石部分用水墨直皴渍染,细微处略用笔勾勒,表现山石的纹理,用笔简快,树木劲挺峭拔,画境壮阔清旷。画卷中部主峰突起,高耸云霄,远山林立,群峰如拱。山脚下,溪水沙碛,蜿蜒曲折,咫尺千里。
《消夏图》
刘贯道《消夏图》
刘贯道,元代画家。字仲贤,出生在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生卒年不详)。至元十六年(1279年)他为金太子写照,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遂补御衣局使,为元初服务于宫廷,是宫廷的绘画高手。刘贯道善画道释、人物、山水、花竹、鸟兽。
现存作品《消夏图》,纵30.5厘米,横71.7厘米。描绘士大夫的闲逸生活,形象刻画和环境布置都很有特色。《消夏图》画的是一个种植着芭蕉、梧桐和竹子的庭院,其左边横置一榻,一人解衣露出胸、肩,赤足卧于榻上纳凉。榻之右有一方桌,桌、榻相接处斜置一乐器。榻的后边有一大屏风,屏风中画一老者坐于榻上,一小童侍立于隅,还有两人在对面的桌旁似在煮茶。屏风之中又画一山水屏风。这种画中有画的“重屏”样式,是五代以来画家喜欢采用的表现手法,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这幅画的中心人物是袒胸卧于榻上之人。他手执麈尾,双眉微锁,嘴唇紧闭,仿佛正在凝思。从他的衣着神态来看,应是一位隐逸的高士,有人认为他是西晋的阮咸。
《竹石图》
李士行《竹石图》
李士行(1282-1328),字遵道,河北蓟丘(今属北京市)人,李士行与其父李衎都是元代花鸟画大师,擅长竹画。官至黄岩知州,善诗书画,曾从学赵孟頫、鲜于枢诸前辈。善画竹石及山水,山水师董巨。
李士行的竹画技术来源于其父李衎,元代夏文彦在其《宝绘图鉴》中记载:“李士行,字澧道,官至黄岩知州。画竹石得家学而妙过之,尤善山水。”既然是继承家学,所以,李氏父子的竹画,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有趣的是,同名为《竹石图》的画作,其父李衎也画过。
李士行《竹石图》,款属:蓟丘李士行遵道作,钤“李氏遵道”朱文印。李士行款识印章正下方,有清代梁清标两方收藏印:“棠邨审定”和“蕉林”。此图作幽篁数杆,辅以北宋李郭风格的枯木荆棘,山石有皴,以董源披麻皴法写出。全图给人的感觉比较湿润、柔和。
-
上一篇: 马远小品八帧欣赏
-
下一篇: 华喦翎毛集:力追古法,不求妍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