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李可染(1907-1989) 邓伟摄影
关于中国画的特点,我说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熟悉对象,二是高度的意匠。
认识有两个阶段,一是长期的观察,二是反复的描写。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认识,到什么程度呢?达到成竹在胸,全马在胸。中国画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
按照花鸟、风景、动物的规律,一切在画家手中成长,不能是临时的一时之见。齐白石老先生画虾,虾已在肚中,画一只虾如写一个字,一笔下去,章法、构图、形象、结构、空间、透视、体积、笔墨、水分,全都包括了、表现了。不能画时再找虾的头在哪儿?尾巴在哪儿。徐悲鸿有如此高超的素描功力,他说自己不敢画荷花。
李可染作品《枫林暮晚》
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和思想的根源,但不是艺术。它是原料,是带着杂质的矿石,没有它,炼不出精钢来。大自然的奥秘无穷尽,人将永远发拙不完。
在认识的真实基础上,如何加工?则需要高度的意匠。意匠即是艺术手段,或艺术加工。中国人以为,作品中越没有意匠,艺术性会越低。
意匠有三点:剪裁、夸张、组织。组织中最重要的是构图,那就是要更好地考虑如何去构思。这样才能深刻感人。
中国人在艺术处理上是大胆地剪裁到最大限度,剪裁至零 。任何自然主义的东西都是有剪裁的,否则,写抗日战争光名单就几百万字。中国任何艺术都有这一特点。比如京剧艺术。
李可染作品《放鹤亭》
剪裁有被动的和主动的。我们只需要描写自然界中的一个部分,只有剪裁才能突出主题。剪裁到顶点,就是画面上的空白,就是零。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唱时,司马懿不必一直在表演,而是坐在那儿不动,兵也可以不动。剪裁要含蓄,要观众去想象。空白的重要性不比墨次要。布景中的沙漠不过如此,而想象中的则是无限。宇宙间的东西太多,画不完,我们只需要画所要画的。
夸张,就是好的部分要尽量地表现,夸张,夸张到极致,夸张到满足。夸张是真实的,艺术必须夸张。 古人说:“愁肠万断”、“白发三千丈”、“怒发冲冠”,都是艺术的夸张语言。哪有真的是那样的,肠子因发愁成了一万段,三千丈的白头发,发怒时头发立起来,帽子都冲掉了。但艺术的夸张是真实的。夸张的重要之点,就是体现事物的本质特点。
李可染作品《佛教圣地九华山》
不必强调少女脸上的皱纹,夸张是艺术处理中很重要的手法,没有夸张就不能感动人。夸张好比抓痒痒,痒的地方多抓几下。千笔万笔不嫌多,一笔两笔不嫌少。
夸张和剪裁是中国人的长处。这样,你就可以将平凡的题材画得伟大。一棵树千枝万叶,只要强调最美的一枝。
在写生中,画要灵活处理。在画面完成十分之七之前,怎么画由画家做主,画家看对象,决定取舍;而在十分之七完成之后,就由画面做主了,画面应该怎样处理就要看画面的要求和需要了。这时,就不能再看对象是怎样,不能让画面去服从对象。
李可染作品《桂林襟江阁》
关于组织,即构图。这是中国画最根本的画法。对描写的对象一定要组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年画《木兰归里图》,《长江万里图》,都是经过组织的,纯自然中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见到这种景象,画面上不能受焦点透视的限制。中国画不限于你一时所见到的,有一句话说得好——经营位置。位置一定要经营。透视只求看得过去。
意匠的高低,就是画家水平的高低,没有高超的意匠,你就只是一个不好的照相机。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是沙子,艺术是金子。准确是造型的基础,只做到准确还不够,在准的基础上要有意匠,“意匠惨淡经营中”。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要很好地研究中国画的优点,从而对东方和世界艺术有所贡献。
本文摘录《李可染山水画讲义》
李可染作品《忽闻蟋蟀鸣容易秋风》
李可染作品《兰亭图》
李可染作品《鲁迅故乡绍兴城》
李可染作品《梅花开时天下春》
李可染作品《牧童弄短笛》
李可染作品《清凉世界》
李可染作品《杏花春雨江南》
-
上一篇: 胡佩衡:徒守古法,等于变相的临摹
-
下一篇: 陆俨少对中国山水画艺术传统的坚守与弘扬